摘要:新課程改革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語文新課改,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做到:突顯人文性,絕不能淡化工具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提倡合作學習,但決不能忽視獨立思考;倡導探究性學習,但不能無度開放,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改的目的。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老師的課堂“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光有形式,沒有實效。筆者認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一、突顯人文性,決不能淡化基礎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基礎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學生很少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而新的課程標準則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三維目標的突出地位,這就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了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課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基礎性,應當使語文的基礎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課堂上特別重視對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這是不合理的。這樣的學生就如同墻上的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開始學生覺得可以自由交流討論,很感興趣,由老師的講授變為輕松的討論,不但學得輕松了,而且激發了學生抒發自己主見的機會,課堂氣氛活了,學生也精神了不少。
既然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老師的講授就少了。久而久之有些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這種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閱讀能力。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于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所以,語文課教學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去探究,圍繞文章的中心去談見解,而不是海闊天空地空談。
三、提倡合作學習,但決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這也是一堂成功課的標志。但是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它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做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地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走進新課程。
(通渭縣常河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