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廣深入,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路子走不通了,它的“一言堂”“注入式”“考試至上”等,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了,傳統的應試教育也該結束它的歷史使命了。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終要以促進人的、為人的發展服務作為指導思想。在這個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重中之重。可見,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也關乎國家政治經濟和科技的進步。什么是學習方式,新課程要求的學習方式是什么?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基本行為和認知取向。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就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向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談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學習方式轉變中存在的不足
1. 課堂中教師采用的轉變學習的方式流于形式
許多教師引導學生實施某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時,往往對所選擇的學習內容、形式、時機過于隨意化,流于形式、華而不實。這種情況問題主要出現在指導學習的教師身上,教師在指導學生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時,往往教師本身還沒有正確理解各類學習的內涵,把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或是探究學習當做課堂教學的插花點綴,導致了學習的盲目性、隨意性,或是對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實施經驗不足,無法選擇適合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內容,不能把握課堂中具體實施的最佳時機等。因此,不僅實施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沒有效果,反而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2. 過于重視新的學習方式,忽視了傳統的接受方式的積極作用
在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一些教師片面強調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以至于在課堂上出現“不敢講”,不從實際出發的無原則“少講”的現象。整個課堂上基本就是學生看書,小組討論,模仿練習,講得很少,自以為這就是在實施新課改。
自學、探究屬于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自學的范疇,但新課程并沒有要求每節課,每一個知識點都讓學生自學、探究,也不是要求教師不講或不分青紅皂白地少講。自學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獲取知識,對于教學的難點、疑點、易混易錯點,教師必須講解,讓學生在接受中理解、領悟、提高。
3. 教師沒有完全明白自己在轉換中的角色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的引導有著直接的關系,首先教師要改變對自身的認識和學生的認識,而在新課程實施以來,有不少老師還不能完全放棄自己的絕對權威性,在課堂上不能改變讓學生完全圍著自己的指揮棒走,很難允許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提出質疑,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壓抑著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
二、英語學習方式轉變的有效策略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改的基本目標,也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和關鍵環節。隨著新課程的全面推進,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僅涉及具體的學習方法、策略等,還應包括其學習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在轉變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的過程中,針對以上的失誤,我提出如下對策。
(一)教師應明白自己的角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在新課改中,教師應積極把自己定位于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角色上,而不以權威自居。其次,教師要確立新的教學觀,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把指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流于形式,而要把握課堂上新的學習方式的內涵和實施的有利時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長于對知識技能的講解和演示,而短于對學生的引導和疏通。對于真正的教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應只是無條件接受教師或書本的傳授,而應主動選擇、主動建構,并將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世界。因此,教師只有完全明白和真正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和教學方式,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改要求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放在重要位置,當然,大多數任務并不是一個學生單獨能完成的,這就要求發揮集體學習的功能,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共同完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一方面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只有當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其次,自主學習也是一種元認知監控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能對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自然是促進自主學習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并養成習慣,是促進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
(三)加強實踐,尋求新的學習方式
1. 泛讀
對于英語學習,廣泛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學會閱讀,首先要學會閱讀教材,可先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嘗試讓學生對課本進行獨立閱讀、思考,完成作業,進而對課本進行質疑、重組、超越,教師只充當點撥、修正的角色。除了教材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去閱讀英文報刊等,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要完全讀懂英文報刊等是不現實的。但讀書的樂趣,良好的英語語感的形成,敏銳的思維能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等都蘊涵其中。
2. 狂說
要想擁有一流英語,在現實生活中,能用英語和人自由交談,這是大多數人追求的目標。那么,如何才能把上面的可能變成現實,這就需要每個學生時時把英語當成母語來練說,徹底拋棄傳統的上課說、下課不說,人前不說、人后說的不良習慣。要想真正說好英語,必須要大膽說,課上說、課后說,人前說、人后也說,生活中和人交往更要說,甚至于創造機會和外國人說。這樣,堅持幾年一定會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也正符合英語新課改的終極目的。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真正實現高中生英語學習方式的正確轉變,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去探究和實踐,尋求適合學生實際的、符合教學要求的個性化學習方式。
(邳州邳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