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一輪新課程的啟動和實施,無疑是中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突破。學校課堂教學作為課程改革前沿陣地,如何開展課堂教學就成為我們必須討論的重要問題。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認識上的誤解和偏差,導致課堂教學行為走入誤區。根據我國現階段,中學語文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教學內容片面化、教學要素孤立化、教學方法程序化、教學手段單一化等,在新課程標準出臺以后,必將引發語文教學模式的改變。適應新的課程理念,改革語文課教學,是當前廣大語文課教師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新課改;學習方式
一、理順教學與課程的關系,走向教學與課程的整合
同其他學科的教學改革一樣,教學和課程的關系是語文課教學改革首先必須擺正和處理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論概念中,“課程”被理解為規范性的教學內容,課程只是政府和學科專家關注的事,教師無權改變或更動課程,當然也無須思考課程,教師的任務是教學,課程和教學成為兩個彼此分離的領域。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實體或內容,它規定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并作為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師即課程,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課程的創造者、課程的主體;學生同樣是課程的有機組成,同樣是課程的創造者、主體。在語文課教學中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這樣教學就不只是忠實地實施課程計劃,而更是課程的創生。這樣,語文課教學與語文課課程就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踐行互動教學模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語文課教學要在教學中實踐互動、交往,在動態中實現有效教學。交往是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基本精神需要之一。語文課教學中的交往,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包括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
在語文課的課程改革中,改變師生關系是焦點。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語文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關愛,同時感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建議,形成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三、追求新的課程價值,搭建課堂教學合理框架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體現了語文課新課程追求的價值。傳統的語文課教學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認為知識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態度等價值都是附屬的,可有可無的。課堂教學喪失了素質教育的功能。改革語文課教學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知識為本位轉向以發展為本位,教學目標要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度、品質的有機整合。
1. 重視結論與過程的統一
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十分重視學生知識、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強調學生獲得新知識、新思想的體驗。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走捷徑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因此,強調語文課教學的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
2. 重視認知與情意的統一
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傳統的語文課教學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問題,把生動活潑的教學禁錮于固定、狹窄的認知主義框框之中。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要把認知和情意的統一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來理解,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統一。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成為教學的靈魂,使語文課變得喜聞樂見。
四、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新的課程理念改變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傳統的語文課教學中,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在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極端處理,死記就行,評價的標準也是看你記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顯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語文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成立起學習小組,小組之間開展競爭,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決問題。語文課教學中讓學生探究的問題很多,且教師操作起來也十分方便,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目的,培養學生的懷疑意識和批判意識,鼓勵學生結合實際,大膽地對一些問題進行探索,使學生在探索中成長。讓語文課成為學生長知識、長見識、長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為學生當前及未來生活服務的好課程。
(通渭縣馬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