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展有社會、家庭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則更重視教和學的內在因素的發掘,立足于課前設計和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的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起始階段,注意興趣的引發;發展階段,注意興趣的維持和提高;結束階段,注意興趣的鞏固和深化。
一、利用“驚奇效應”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好奇,趨新。好奇心,求知欲尤為明顯,這是激發興趣的良好契機。教師可以打破常規教學,利用驚奇效應,給學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刺激,引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我曾經參加一位老師的公開課教學,她是這樣開始說明文《死海不死》的教學:先不揭示課題而做個小實驗,把雞蛋放在水里,雞蛋下沉了。有沒有辦法讓它浮到水面上?學生感到好奇,紛紛想辦法出主意,有同學說往水里放鹽。鹽一點點放入水中,到達一定濃度,蛋果然浮了上來。學生的興趣大增,教師順勢導入新課:它和“死海”不“死”——能浮起人是一個道理。那么,“死海”為什么不“死”呢?學生在好奇心驅使下閱讀課文,尋找答案。于是似乎一看就懂的《死海不死》再也不是索然乏味的,學生懷著興趣愉快地掌握了這篇課文應學的知識點。
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還通過“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概述課文精彩內容作文“課引子”啟動學生興趣,從膾炙人口的詩歌文章談起,用名言佳句、熱門話題導入,用一幅畫、一張相片給學生直觀感受,讓學生猜個謎語消除緊張情緒。可以以教師活動為主,可以以學生的講述、表演起始。不是故弄玄虛,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水平和心理需要設疑布陣,激發學生“非學不可”的興趣和求得真確答案的欲望。在教學內蘊豐富,思想深邃,有一定難度的課文時,“設置懸念”尤有積極意義。我看過于漪老師教《孔乙己》的文章,于漪老師這樣啟發:過去有人說,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筆下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那么,孔乙己的悲劇又是什么悲劇呢?這個懸念從文學名著談起,很有新意,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學生精神飽滿,躍躍欲試,興趣強烈。
二、激發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起始階段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不穩定性,更何況教師不是演員,也不可能把每一篇課文自始至終都講得新奇有趣。但老師要下工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如果按常規教學:解詞,分段,概括中心,學生都會感到乏味,提不起繼續學習的興趣。怎樣排除障礙?一位教師別開生面地問學生:故事中小弗朗士上了幾節課?學生算出:語法課、習字課、歷史課,共三節課。教師提示學生:那題目為什么不叫“最后三課”而叫“最后一課”?這個問題一下打破了課堂沉悶的氣氛,學生很想成為一個發現者,要發現,就必須反復學習,認真思考。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在講述時,把自己深思熟慮的結論告訴學生,學生開始也許有點興趣,但漸漸的,精神就不集中了,興趣也提不起來了。但是教師要是改變方法,學習氣氛就會改變。我們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激疑、質疑、討論等方法,這是教師在可推知激發求知欲,提高和發展學生學習興趣的常用手段。學習《包身工》時,包身工們的衣食住行和高強度的勞動,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分析能力是可以掌握的,焦點定在這里,學生會因為其易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可以把“焦點”設在這兩個問題上:包身工,生活既然那么苦,為什么他們還要往火坑里跳?場主工頭為什么更多用未成年的包身工而少用成年的熟練工人?這兩個問題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答出的,但是從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發展及罪惡的認識,從文章巧妙的雙線結構入手,學生是有條件理解和掌握的。這個求知過程也就是興趣不斷被強化的過程。
三、激發情感,強化學習意志,深化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情感因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愉快,充實,就能增加學習興趣;反之,情緒惡劣,反感,即使長時間學習,收效也不理想。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對學習行為的影響,加深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培養學習志趣,強化學習意志,使學習的興趣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創造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學習志趣。教師不僅要激勵,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而且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表現,讓學生獲得成功。這一點對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極為重要。學生有了一點進步,有了一點成績,得到教師的肯定,這對他們來講,就是成功。從成功中,學生發現自己有了提高,意識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就會增強自信心,就會產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愿望和行動。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準確把握它能影響學生的理智和感情,培養學生的進步思想和高尚品質,教師經仔細揣摩,深入品味,牢牢把握文章精髓和閃光點,可以感染激發學生。教師堅信把情感因素納入教學,久而久之,形成堅實的內在動力,對堅定學生學習意志,培養學生學習志趣是很有幫助的。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際上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相結合的過程。以上我們討論了教師通過興趣的激發、維持和深化,引導學生從好奇到求知到愛好,從情感體驗到理想信念確立到培養意志。施教的每一階段和整個過程都貫穿著師生共同的積極情趣感受和融洽協調的活動,這能使學生獲得成功,達到教和學雙方理想的高效率。
(定遠縣爐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