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體育教師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只是注重了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的設計,輕視了體育課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魏書生在班級管理及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大量引入了體育鍛煉,來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勇敢頑強,挑戰自我的良好品質。我們作為體育教師,更應該根據本學科特點,抓住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效性和實踐性這一特點,積極探討,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德育工作在體育教學中得到明顯體現。
初中階段是人生黃金時代的開始,一個人思想品德的優劣,往往在初中就有所表現,它是在社會生活、社會輿論與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并與人的個性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體育教學中加大德育的工作力度,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和其他課程相比,在培養學生品德意識方面,體育課有其自身的優勢。從教學環境來說,它是開放的,有別于以教室為中心的其他課程。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情境更類似于真實的生活環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加必要和頻繁。對教師來說,更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品德教育,從教學形式上來說,體育課側重于訓練,有別于其他課程以知識構建為中心,更有利于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學校體育滲透德育的關鍵是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德育觀念,強調做人的根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思維方式的教育,努力發現并開發學生的潛在品質,是體育教師在新形勢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探討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依據教材特點,注重對學生引導教育
學校體育根據目的和任務,可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教師可適時根據課型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這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好每一節課,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學生有關排球的理論知識時,我會引用中國女排姑娘奪取五連冠的輝煌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詳細介紹一些中國健兒為祖國榮譽頑強拼搏的動人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踐部分內容,主要是一些體育運動技術,根據每個技術動作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如教授一些體操動作時,會利用桑蘭的感人事跡,鼓勵并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并且還通過一些合作型的項目,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維護集體榮譽,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通過一些比賽,對學生進行民主、平等、公平競爭的教育。
二、注重課堂常規,加強對學生的做人教育
學校體育滲透德育的核心問題是教育學生在從事體育學習過程中,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個體和客體的關系。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人格教育、做人教育以及情感和理想教育尤為重要。忽視這些,可導致課堂上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這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失誤。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有志有為、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對理想、信念、責任的升華。學會做人的基礎是責任感。教育專家認為,現代教育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生存,而且要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人類。這些,都應成為我們從事體育工作的行動指南。
在體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課堂常規教育,使課堂教學規范化、制度化。通過課堂常規的建立和完善,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和安全教育,逐步使學生自覺遵守紀律。要表揚遵守紀律好的學生,鞭策個別紀律松懈的同學。準備部分的內容,充分利用場地布置、規劃、借還器材等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課中有些活動,學生之間會產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甚至好斗的一些男生還會打架。這時,我會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教育學生如何調整人物、群物、物我的關系,教育學生怎樣尊重別人,自尊自強,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并且根據有關內容和情況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讓學生懂得尊重事實,相信科學,實事求是,不迷信,不意氣用事等。
三、言傳身教,注重對學生的榜樣教育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對體育教師來講,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健壯的體魄,優美的動作,精湛的業務水平,還有教學風格、工作態度、文化素養,都是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當學生從教師身上意識到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會產生積極的榜樣教育的效果。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艱苦樸素,吃苦耐勞,不怕炎炎烈日,不怕呼嘯寒風,以及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準確、剛健有力的示范動作,與學生同甘苦,共患難,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師要以益友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主動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和障礙,讓課堂交流暢通無阻,師生間產生相互依賴的感覺,“言傳”和“身教”相結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體者,載知識之本,寓道德之舍也”,這辯證地指出了體育與知識、道德的關系。所以,體育教學要把德育貫穿到教學中去,利用體育教學豐富的教育因素,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通渭縣通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