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創新、有所發現和發明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事情?!蹦壳埃逃虒W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本人結合多年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就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是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促進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特別是對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更多關注些,尊重他們的人格,激勵其上進,盡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讓學生從細微處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這樣學生心情舒暢,課堂上學生敢于大膽開口,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在教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增進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但是,往往受時空和生活閱歷的制約,中學語文教材中不少課文內容是學生所不熟悉的,往往給他們的思維造成障礙而影響其思維興趣。因此,教師要從多媒體課件中選取合適的、教學需要的動畫、文字等資料,利用色、光、形、聲的配合,使微觀世界可見、歷史風云重現、未能親歷的事情如臨其境,形成主體的、全方位的刺激,提高語言感知的效果,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喚起學生進入學習的準備狀態,產生一種強烈的聽、說、讀、寫的愿望。這種巧用配樂畫面創設情境、逼真再現課文描述的情景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思維的感性材料,幫助他們充分感知所描述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清晰而鮮明的表象,豐富其感性認識,以順利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傊?,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應用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啟迪學生的興趣,為創新打開大門。
二、鼓勵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質疑善思,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要注重開發學生潛在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作適當點撥,不作明確的肯定與否定,把每次授課當做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語言的良機。最后教師可作一公平的小結。如:教學《中國石》最后一個自然段,可放手讓學生提出下列問題:①“我”為什么把“中國石”奉為至寶?“奉為至寶”會感到快慰?②“祖國在我們心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③“祖國”在我身邊,為什么不直接寫“中國石”在我身邊?有了以上問題,便可相機引導學生自己討論,讓他們自主解決問題,必要時再畫龍點睛,最后借助課件找出正確答案進行驗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善思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反過來,質疑善思又培養了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自能讀書的重要表現,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質疑善思對培養一代“疑難能自決,是非能自辨,斗爭能自奮,高精能自探”的創新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倡導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營造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發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
?。?)搭建合作平臺,點燃創新火種。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和朋友。課堂組織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在教學中,教師應先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時間,再讓學生討論、交流,最后各組選派代表歸納本組意見并在全班發言匯報。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有人認同自己的觀點,有人發表不同意見,集體的智慧成了學生創新的源泉。因此,這種“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學習方式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而主動參與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挖掘潛能,從而不斷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已從“高高在上”轉變為“平等身份”。如分組討論時,每個小組都為教師留一個座位,教師走進學生,融洽了師生的感情。在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隨意坐到任何一個“空位”上,聽聽學生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為避免學生因教師在座而發言緊張,教師可以主動說笑話,講故事,然后認真傾聽他們的發言,讓他們把自己當成其中一員。教師坐在旁邊,除傾聽學生的發言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討論,并適時處理學生間相互傳遞的信息,從而調控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對于那些“新、奇、妙”的想法要格外重視,并大張旗鼓地加以表揚鼓勵,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之而來的會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高漲熱情,從而極大地激起學生求知創新的欲望。
(2)創設合作氛圍,燃起創新火苗。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合作的氛圍,并形成適合學生發展的“人性空間”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在情感、能力、興趣、思維等諸方面雖然有一定的相同性,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就需要教師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注意“個性差異”的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取靈活而切合學生需要的方式方法。無數事實證明,自主合作的學習無疑是最為合理的教學理念。兼顧個體與群體,激起師生熱情,就能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合作的好處、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創新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同時,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勇于探索,贊賞學生的奇思妙想。只有這樣,才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渭縣義崗學區八井川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