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是“學案型教學法”中的重要元素。在學案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步驟是學生在拿到學案后的自我學習過程。下面,談談如何指導學生結合學案做好課前預習。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學。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自學為主,發現問題
首先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告訴學生學案中哪些內容讀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內容應注意知識前后聯系才能解決,讓學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二、小組互助,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主要是解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疑問。討論交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而學生在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精講點撥,解難釋疑
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力爭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精講的語言,內容要精。其次,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再次,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達標訓練,補償矯正
教師應設計一定的達標練習,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這是學案導學的最后一個環節。練習的設計應緊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在練習問題設計時,應注意多設疑,使學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對高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練習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低年級的學生應側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高年級學生應把側重點放在能力的培養上。
五、鞏固總結,反思領悟
指導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可提示學生:想一想,本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主要探究了哪些問題?通過本課學習得到哪些啟示,還有哪些疑問?可將啟示、疑問在學案上寫下來,或者當堂交流,或者在課后請教老師、咨詢同學。長期堅持這樣做,能夠逐步引領學生形成反思性學習的良好習慣。
(承德市隆化縣存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