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名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因此,一位有經驗的政治教師就應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方法去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對政治的持久興趣,引導他們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使他們對政治樂學、會學。那么,如何巧妙地激發學生學習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呢?
一、巧設導語,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
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頭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源泉,是讓課堂活躍起來的前奏,它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導語往往像磁石把學生吸引住,因此,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注意新課導語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以巧妙的導語去觸動學生的情思,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導入新課的方式,比如,有時以歌曲、小品開頭,有時用一段格言或一則寓言開頭,有時用一個故事或一個案例開頭等等。例如,我在講授“國民收入的分配”這一內容時,在導入時就很好地應用了“小品”這個“引子”。在課堂上,我放映了2004年春節聯歡晚會小品《糧票的故事》,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小叮當的爺爺那個時代我國用糧票,而現在不用了?這一小品生動有趣,學生看了以后,興趣大增。
二、巧妙設疑,這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趣由疑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當他們苦于“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我在講授“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時,學生在明確一般情況下貿易順差反映一國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于有利地位,它的商品在世界市場上處于優勢,貿易逆差則反映一國在對外貿易收支上處于不利地位,它的商品在世界市場上處于劣勢時,話鋒一轉,提出問題:這是否意味著出口越多越好?學生都積極地發表了看法,最后老師歸納、總結。
三、巧聯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政治課來源于社會生活,高于生活,又對社會生活提供理論指導,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面向現實,圍繞社會熱點突出時事重點,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境。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身邊有很多豐富的實例,作為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生活中的點滴信息,多舉學生學習生活中熟知的人和事。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記憶教材理論,又增強了理論的可信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我在講“價值規律的作用”這一內容時,引用我縣支柱產業——水果生產,特別是臍橙上市量和價格的變化情況,引導學生理解價值規律對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的調節作用,收到較好效果。2004年之前,市場上臍橙價格穩中有升,果農有較大的盈利空間。在利益的驅動下,農民大量墾荒種果,臍橙種植面積猛增。此后,隨著臍橙的大量上市,加上我縣又缺乏臍橙方面的深加工技術,銷售渠道又有限,臍橙價格下滑,果農利益受損。這一事例就發生在學生身邊,當時,臍橙的上市量超過市場容量,大量堆積,果農心急如焚。這正是學生目睹的現實,印象很深。
(2)聯系社會實際。政治課教學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社會脈搏。政治教師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課下與學生聊天時,提起伊拉克戰事學生們津津樂道;提起奧運會、世博會他們能娓娓道來,其興致遠遠超過課本上的內容。而現行教材中這方面內容很少涉及,我們為什么不利用鮮活的時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如在講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課時,給學生演示了一段錄像:“2008北京奧運”“2010上海世博”“2010廣州亞運”……這段錄像一下子吸引了學生。這三大喜事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又緊緊圍繞這三件大事,具體分析它們各自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平時注意多搜集與教材有關的材料,特別是國內、國際“熱點”問題,及時巧妙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
?。?)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學習興趣。政治課教材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用傳統的教學法去講解很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原來的三尺講臺無限擴展,教學內容可以用動畫、圖像、立體聲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在學習新教材《發展生產、滿足消費》這一內容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放出一段錄像: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演員出色的表演、幽默的語言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人們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當中是生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樣的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巧妙收尾,使學生回味無窮。教學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活動,教師不僅要重視導課,而且還要重視收尾,防止虎頭蛇尾,脫離教學中心的傾向,收尾如果收得好,??梢允拐n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比如,在講完“價值規律的作用”后,做了如下的收尾: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指揮棒”,調節著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像一根“鞭子”,鞭策著商品生產者不斷地改進技術和管理,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像一只“篩子”,促使商品生產者優勝劣汰。“棒子”“鞭子”“篩子”這六個字生動地概括了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精粹而便于記憶,使學生終身難忘。所以,收尾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若設計得精妙,則能產生“余音繞梁”的藝術效果。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以趣激情,以趣促學,吸引學生由樂趣轉為志趣,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的目的。
(賀州市富川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