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概括的和間接性的反應。前蘇聯科學家卡皮查認為,數學課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合適的學科之一,因為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它能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思維素材,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得到培養,同時利用靈活多樣的解題方法還可以使學生在很小的年齡便開始養成獨立思考、刻苦鉆研的良好習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創設情境,設計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真正的興趣來源于思維活動本身,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索,得出結論時的興奮。只有學生對思維有濃厚的興趣,才能吸引學生動手、動腦,促進思維發揮,誘導學生在思維活動中逐步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不斷發展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創設情境,設計恰當的問題,適時提出,能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的思維進入控制范圍,實現教學目標。
二、通過小組協作,進行思維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堂上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和諧的群體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在小組協作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啟發,能夠在完成認知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判斷、推理等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的運用,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和創造能力。
三、通過課堂練習,進行思維調控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方面,學生所學的新知識主要是通過練習去鞏固、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通過練習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中的偏差和失誤,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充分發揮它的鞏固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雙重作用。要實現以上目的,鞏固練習題就應靈活多變,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設計,應該做到:緊扣新授內容模擬練習和變式練習相結合;根據內容特點單一練習和多層次、多形式練習相結合;掌握學生個性特征,綜合聯系和分層次練習相結合。
四、動手操作,促進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必須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從直觀入手,讓他們親自動手,實際操作,這樣就能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形象化、具體化,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安排一些“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的活動,引導學生把眼、腦、手、耳、口等多種器官有機地結合起來,調動多種感官協同活動。這可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去獲取感性認識,去分析、比較、綜合、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得出概念、法則,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開拓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總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課堂上的思維訓練是分不開的,在數學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吠たh馬頭營鎮北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