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數學抽象性較強,很多學生興趣不濃,學習不好。進一步發展還會出現數學難學,數學無用的思想,嚴重影響教育教學工作。本文就如何開展情境教學,吸引學生興趣進行探討。
關鍵詞:數學;情境教學;教師角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沒有興趣,我們的一切探索計劃就會落空?!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枯燥的知識激不起學生的探究熱情,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了解知識的來源或產生的背景,或者認識到知識在生活或生產實踐中的重要作用或廣泛應用,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激發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同時還要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在數學課堂上,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為激情呢?下面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學生學習興趣來源于教師語言的魅力
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文科類的課堂上,實際上理科課堂也非常有必要?,F代教學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恰當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自然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并促進智能的發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于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興趣來源于教師角色的轉變
首先,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要讓學生覺得你知識豐富,除了專業知識之外還要盡可能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識,這樣學生對你的課也會不自覺地喜歡。其次,作為教師不能高高在上,居高臨下,那么學生肯定會因為懼怕你而提不起興趣。唯物辯證法認為,人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矛盾轉化過程,而矛盾的轉化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有計劃地指導與幫助是學生從不知到知、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外部條件,但只有在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心理和思維特點深入了解下,才可能較好地創設情境并把握課堂。所以在創設情境時,應盡可能使這一設計符合學生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使它能內化到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體系中,這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也符合教學規律的邏輯性,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興趣來源于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很多人認為,數學課很枯燥,很難引發學生的興趣。其實不然,數學課也有獨到的魅力。作為教者,我們可以創設更多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創設合理的情境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下面,就教學實踐與數學課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淺談“創設情境”的一些做法。
?。?)數學發展史,創設情境。以數學發展史創設情境,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還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函數時,可給學生講述函數的發展過程,以及數學家們在函數發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突出函數記號“f(x)”的出現及意義和集合論對函數發展起的作用,并闡述函數在數學中的地位,這些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2)聯系具體事物,創設情境。用具體事物創設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直觀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教師應善于根據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著手,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積極參與,主動入境,在動手操作中萌發創新欲望,激發探知熱情。如在講橢圓概念之前,可首先提出問題:我們知道到一個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圓,若到兩個定點距離的和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會是什么呢?要求學生在課前動手去做這個實驗,然后到課堂上一起來討論。
(4)聯系數學與其他學科,創設情境。學生所學知識往往孤立于某一學科,如果教師巧妙把各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則可創設出良好的情境。
?。?)巧用寓言式故事,創設情境。用寓言或故事創設情境,若運用得恰當,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等差數列時,可以講述數學王子高斯從“1加到100”的故事。在學習等比數列時,可以講述古代印度太子西拉謨鼓勵軍棋發明者的故事等等。當學生聽得聚精會神時,接著引入正題,就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故弄玄虛,創設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設計一些學生容易忽視或者容易產生錯誤的問題讓學生判斷,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它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啟發誘導的作用。在學習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時,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我們來做個交易好嗎?交易進行一個月的時間,是這樣的:從五月一號起,在五月的每一天,我給你一萬元(學生馬上變得興奮起來)。但是,你要做到五月的第一天給我1分錢,第二天給我2分錢,第三天給我4分錢,第四天給我8分錢……依此類推,每后面一天你給我的錢的數目是前一天的兩倍。這時,學生們深深地被問題吸引,熱情高漲地討論起來,有的說愿意交易,有的說不愿意交易。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計算。當結果出來的時候,同學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計算出來的結果,大家都被這個驚人的數字嚇著了,同時他們也嘗到了計算成功的喜悅。老師趁熱打鐵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般等比數列的求和方法——錯位相減法。
實踐證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縮短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可怕”的數學變得非常有趣,這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數學課堂上創設恰當情境,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能逐步培養起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實現學習上的“正遷移”。
參考文獻:
[1]展浩賢.關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高中數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