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課堂教學入手,著重探討了中職學校中AUTOCAD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并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對該門課的教學進行了拓展反思。
關鍵詞:autocad;課堂教學;教學反思
AutoCAD作為一種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廣泛應用于電子、機械、建筑和室內裝飾等領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想來這里面既有學生本身的因素,更有教學方法和教學環節的失當。本學期我在教學之余,對該門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教學反思
一、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于職業學院的學生來說,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對課堂教學三心二意。隨著課程的深入及知識點的增多,總會發現即使剛開始有點興趣的學生也開始不注意聽講了,甚至上機的時候寧愿無聊地掀紙牌游戲,也不愿動手練習。如何才能把學生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去呢?經過反復思考,我認為可以從強化動機、重視反饋、分層教學、引入競爭幾個方面入手。
(1)演示導入,激發興趣。在開學的第一節課,我預先通過網絡收集和自制一些CAD作品,配上音樂,以課件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CAD軟件強大的功能,CAD作圖比常規手工作圖所具有的優越性,從而喚醒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同時點出《autocad》比《機械制圖》更加容易入門,減少他們的學習焦慮。
(2)整合教材結構,強化動機。傳統的教材結構是在講授一個個命令后再進行實際的操作,這樣學生對命令的掌握僅僅局限于記憶,而在實際作圖時缺乏對命令的應用能力。如果能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則能有效地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學習軸測圖畫法時,我首先給出示例圖形,要求每位同學根據三視圖,作出其軸測圖的大任務。此任務中隱含著本章的若干知識點:軸測圖的概念、軸測投影的進入、軸測圖的作圖順序、槽的作法、斜面的作法、橢圓的作法。每一個任務的確立都根據學生現有知識結構統籌安排而定,在這總的任務之下,學生邊從書本找出其作圖方法和依據,邊進行操作,這樣更能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更能夠到得到成功的體驗,哪怕是不能全部完成這一作業,他也能更加注意教師的講解,注意查找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教師再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分析任務,并提出問題,最后根據提出的問題及時講授新的知識,演示作圖的方法,指出作圖的關鍵,這樣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從單純的灌輸轉變為組織引導。這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從而有效地維持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3)加強練習,分層教學。對每次的課堂練習都有一個明確的要求,并要求當堂上交,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教師的電子信箱,并且認真地加以批閱。對于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現給學生,一起分析并糾正錯誤。這樣,教師就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以便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由于學生群體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興趣等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果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勢必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秩序。為此,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如下的辦法:①統一講授,分層練習。課堂練習一般準備兩份練習,一份為必做,要求全體同學完成,另一份為備用,要求操作進度快、學習程度好的同學完成。②分成小組,協作互助,合理競爭。上機時學生座位專門安排,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由不同程度的同學組成,通過小組之間競爭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精神,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教學內容環節的反思
學生剛剛接觸AutoCAD軟件,最初的幾節課程的安排至關重要。一個學期的AutoCAD教學活動下來,我對機械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與環節安排上的有關思路,進行了重新理順。針對機械專業的學生,計劃用4節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入門,形成機械繪圖的理念。①簡介AutoCAD在機械中的應用。詳細講解坐標系、坐標的表示方法,讓學生具備平面繪圖的理論知識。(1課時)②利用六個不同的簡單圖形,通過上機練習,熟悉繪圖環境的設置,加深坐標表示的認識。(3課時)經過4節課時的入門學習,大部分學生初步具有了繪圖理念,少數的學生還沒有入門,思想仍然停留在手工繪圖的思想。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圖形界限概念模糊。有些學生在繪制圖形的過程,采用比例繪圖,沿用手工方法,卻沒有建立利用計算機繪圖的時候,是1∶1繪圖的思想。在圖形界限的設置步驟,出現錯誤最多,或許和我采用的方法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我嘗試用另一種方法進行區域設定,即所謂的矩形法。
(2)對柵格的設置始終難以理解。柵格的作用不是很重要,可以嘗試剛開始避開對柵格的講解,或許學生更容易接受些。
AutoCAD的教學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需要不斷在反思中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反思,我們才能發現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反思,我們才能突破原有的限制,不斷超越、完善原來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實現有效教學。
(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電子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