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對完成教育和教學的各項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優秀的、有特色的班級既是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價值取向的外顯,又是其自身的工作成績和威望的展現。中學班主任不僅僅是一種榮譽稱號,更是學校工作不可或缺的崗位,是關系學校全面工作的門面。我結合班主任工作實際,談一談自己的班級管理的應用策略。
一、正視學生,實現自主管理
班級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又是學生表現自己的一個大舞臺。教師應該為他們搭建一個自主管理、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他們個性得到張揚,優點得到發揚,讓他們能自由快樂地飛翔。實行小學生自主管理是班集體教學的基本要求。自主管理是小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彌補了集體教學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可以說,數十名學生組成的一個班級,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師幾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取得較好的管理效果的。發揚主人翁精神,個個都成為班集體管理工作的積極參與者,班集體方可能成為健康完整的有機體。這樣,可以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引導自主管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開拓創新的思維能力。在班級管理中有效地實行自主管理,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了解他人,明確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為培養“社會化”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改變規則,小組合作制定班級公約
一般來說,學生規則是由教育部門、學校或者是班主任制定的,目的是讓學生照章遵守。而學生認為這些規則讓他們失去了規則的參與權,因此,他們不喜歡這些規則,也不愿意遵守。筆者通過嘗試,實踐證明讓學生共同參與制定班級的行為準則,學生愿意遵守,效果很好。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滿足自己對于權利的需要并為他們的學習環境滲透一種責任感,讓他們感覺很有趣呢?
(1)明確行為與態度。多民主、少強制;多激勵、少批評。每次班會,都要先總結表揚好現象和有進步的同學。即使批評,也盡量只講事不點名,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多用情、少用氣。有時候對學生的過錯,班主任心中的確很惱火,但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冷靜。要理解學生的內心、分析事發的原因,以情感人、心平氣和地對待犯錯誤的學生。
(2)小組展示,交流完善。讓每個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然后組織全班討論,對那些所有學生愿意和不愿意發生的行為達成一致認識。然后組織全班學生補充各小組沒有涉及的行為準則,最后將學生制定的規則進行整理。
班級的管理工作已經不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了,而成為班級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這種策略既能幫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級,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又能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約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是一種見效很快的策略。
(通化縣興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