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恒雄
【摘 要】自人類誕生以來就存在發展問題,發展始終是人類執著追求的一個最基本、最崇高、最普遍的目標。在追求發展的漫長的歷程中,人類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特別是產業革命以來,在改造自然和發展經濟方面建立了光輝的業績。以此同時,人類的發展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關鍵詞】生態環境;南北;對話
一、生態環境現狀
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經濟發展迅速,南北之間的聯系日益加強。同時矛盾也不斷加深,南北經濟的不平衡發展、人口的迅速增長、自認資源的短缺和環境生態危機等等。這迫使整個國際社會不斷反省人類自身的實踐、探尋未來發展的道路和趨勢。新的課題、新的挑戰、新的思想、新的抉擇,當代人類就處于這樣一個被全球生態問題嚴重困擾的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是社會文明發達的標志,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當今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如全球變曖與海平面上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增加,將出現更嚴重的溫室效應,旱澇災害可能增加。淡水供給不足將構成經濟發展和糧食生產的制約因素。臭氧層的損耗將大影響水生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動植物資源急劇減少。人口迅速增長,形成與日俱增的壓力,預計2025年將突破80億,等等。
自人類環境意識覺醒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采取行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事實告訴我們,人類的行動過于緩慢,乃至趕不上環境不斷惡化的速度。局部問題靠局部的努力可以解決,全球問題,如果缺乏國際間的真誠合作,將一事無成。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離不開對方,犧牲對方的環境和經濟利益,必將損害自己的環境和利益,并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國際間采取共同的行動和配合協作是解決共同的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南北合作成為可能
加強南北對話,討論發展戰略問題,提醒所有的國家都把保護人類環境作為一天重要的發展方針,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進行合作開發研究。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大量環境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一些符合這些國家國情的措施。發達中國家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根據各自的經濟能力開發各種適用技術。設立基金、提供援助。發達國家是世界資源的主要消耗者和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他們對全球環境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聲明》等重要文件,并開放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充分體現了當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反映了關于環境發展領域合作的全球共識和最高級別的政治承諾。《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蒙特利爾議定書》我們看到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攜手合作,我同保護世界環境的里程碑。為了控制酸雨和溫室效應,國際上還制定了控制氧化氮排放量的條約,已有25個國家簽署。許多國家、團體和人民群眾在“世界環境日”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宣傳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世界環境狀況年度報告書,并采取實際步驟協調人類和環境的關系。世界環境日,象征著全世界人類環境向更美好的階段發展,標志著世界各國政府積極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做出的貢獻。它正確地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和態度。
人類已經充分認識到保護全球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因而保護環境技術也應當是全人類所共有、所共享。但由于這里涉及各國、各集團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而就難免產生矛盾和分歧。
發達國家作為世界資源的主要利用者,他們不僅消耗了本國的資源,還大量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并從中獲得主要利益,而在環境破壞所造成的后果承擔上,發展中國家不僅要承受本國資源過度開采所造成的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危害,而且要承擔全球環境問題所帶來的惡果。其次表現在政治和經濟問題上,在目前的國際事務環境中,存在著一些發達國家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發展中國家的傾向,他們片面強調保護環境,無視甚至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利益,同時不正當地干預別國內政。在處理環境問題上,發達國家則是以自己的要求為中心,忽視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在經濟上,不合理的經濟秩序,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的惡化,也加重了他們在保護環境的資金和技術上的困難。此外,一些發達國家以環境方面的考慮作為提供援助的條件,不正當的介入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或是以保護環境為借口設立新的貿易壁壘。
世界各國可能沒有共同的過去,但是肯定有共同的未來。世界的過去是各民族的自由發展,世界的未來且只能全人類的共同發展,環境問題已使我們別無選擇。盡管對當前的環境危機的認識,各國之間,尤其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意見和分歧,但是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了參與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人們已經看到,將來還會看到:有更多的國際公約產生,有更多的國家參與簽署;會有更多的發達國家表現出誠意,真誠地在資金技術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無償的援助;以及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不但關心自身環境的保護,而且積極投入國際環境保護事務中。只有這樣,抓住關鍵問題盡全力去解決,環境問題上的國際合作,全球共同行動的前景才會越來越廣闊。
參考文獻:
[1]陳墀成.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哲學反思[M].中華書局,2005,12.
[2]王和興.全球化時代的南北關系[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