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不少學生存在厭學心理,只有家庭、學校、自身幾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學習動機。
關鍵詞:學習動機;歸因分析;教育對策
一、學習動機的了解與考察
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學生的動機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這不僅僅是因為動機作為一種內在的動因或心理力量,不能直接觀察或測量它的水平和強度,而且因為動機作用的內容和形式復雜多樣,單單根據外部行為表現和活動結果是不可能作出確定性的判斷的。因而我沒有單純地采用一種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妄下結論,而是采用觀察、談話、問卷、教師評定等多種方法相互融合進行的。
1. 觀察法
觀察的內容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空間是既有課上課下,又有校內校外及其實踐活動中的。
(1)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對待本節的學習任務要求。(2)觀察其能否主動完成課外作業。(3)觀察其對待獎賞與懲罰,表揚與批評的態度。(4)觀察其在各類競賽中的真實表現。(5)觀察其對別人求助的態度。
2. 座談法
利用課前或課后,不定期地非正式深入學生其間,和學生打成一片,談天說地,消除學生對老師的距離感,掏出學生的真心話。當學生課業不多時也找幾位代表到辦公室座談,座談時,盡量營造出寬松、和諧、平等的心理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
二、學習動機的歸因分析
各種動機的作用在學生身上的體現并不是均等的。他們的行為動機是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要求在他們頭腦中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其父母的志向和愿望,并與其自身的心理發展水平以及抱負水平有很大關系。
1. 家庭因素——家長的價值觀、關注度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動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青少年成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父母是家庭中的權威,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的學習需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接觸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父母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可以說,家長的價值觀、態度、志向、受教育程度都會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動機。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對孩子的要求就高;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對孩子的要求就低。
2. 學校因素——課堂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
(1)課堂教學水平影響著學生學習動機。
(2)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足。
3. 自身因素——個體的興趣、意志、抱負水平制約著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興趣愛好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其動機的穩固性、深刻性。廣泛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各方面的學習表現出積極性,生活豐富多彩。如有一位同學特別喜歡文學,課余時間閱讀大量文學作品,寫小說連載,積極投稿;還有一同學特別喜歡實驗,自家的陽臺上擺滿了瓶瓶罐罐。當然,時間是一個固定常數,學生的精力是有限的,難免會顧此失彼,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有些興趣流于表面、膚淺。
三、討論和教育對策
1. 家庭方面——家長要努力爭取提高孩子學習動機的主動權
教育孩子首先是家長的責任。家長必須增強教育孩子的責任意識,承擔起培養孩子的義務,使孩子不至于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首先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干什么。其次溝通的時候,要態度平和,多傾聽,多讓他們發表一些建議。再次,家長要加強與學校的聯系,特別是與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聯系,及時獲得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學習狀況等信息,取得教育孩子的主動權。同時還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家人間平等、友好、和睦、親密有利于孩子的情緒穩定和健康的心理。
2. 學校方面——發揮好在學生學習動機形成中的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反映了社會的要求,它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正規化的訓練。因此,不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方法,還是集體的輿論、氣氛等方面都要力求教師根據動機形成規律,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正確而穩定的動機。
3. 自我方面——合理的自我歸因,激發內部需要
學習過程中,學生個人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習自覺性、自主性,明確各門課程的具體學習目標,廣泛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激發自己的學習需要,合理地運用反饋原則,知道自己的缺點,找差距,樹決心,強化自己的學習愿望。心理學家蓋茨曾說過:“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個人的滿足感了,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個人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了。”學習上成功的滿足會推動你進一步追求成功。明白了這一點,就要不斷為自己創造一些成功的機會,減少失敗的打擊。這就要求學生平日應抓住各個環節,珍惜一點一滴的進步,把應掌握的知識掌握。當然,我們的學習并不全是成功的滿足,失敗的體驗也是必不可少的。韋納曾說過: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是解釋成功或失敗的四種主要因素。在遇到學習的困難時,要切合實際的歸因,善于調整自己的狀態,確立新的目標。
激發和培育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廣大教師都關心的問題。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對孩子教育的合力,充分了解研究學習動機的成因,才能對癥下藥,喚醒和激勵、鼓舞學生,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動機的引領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夢想。
參考文獻:
[1]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2]吳增強.學習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莒南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