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課程實施以來,我縣要求全體老師學習杜郎口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課堂究竟是什么樣的?課堂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其效果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敗。
一、數學預習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望
數學預習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望。數學知識邏輯性、抽象性、承接性較強,組織好合理的數學預習可以變數學懸念為學習動力,變數學困難為探求欲望。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比較陌生,實際上,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早已對“軸對稱圖形”有所感知。對此,我設計了以下的一些課前預習:①什么圖形是軸對稱圖形;②請列舉一些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實例;③在所學的平面圖形中,你能列舉出幾個軸對稱圖形,并做出它們的對稱軸嗎;④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只有一條嗎,最多可以有幾條;⑤以上問題分小組討論。實踐證明,這樣的課前預習不僅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高效課堂需充分自由表達,完全展示自我
有首歌唱得好“我的地盤,我做主”,課堂就是學生的大舞臺,課堂教學不單是某一人的表演,而是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高效的數學課堂更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豐富的對話。教師在教學這一活動中僅僅是個主導,不能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體。只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利用思維材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上教師就像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朋友,一位幫助發現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的領路人。教師要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的和創造性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悟中互相影響、討論、了解。高效的數學課堂是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對教學而言,“高效互動”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愉快。
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學會“用教材教”
數學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但在實際教學中,教材絕對不是唯一依據,教師應敢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在實踐的基礎上努力改進教材,以最好的方式達成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發展和需要考慮,使教材真正成為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材”。
四、讓學生親身體驗,變被動訓練為自主探究
新課改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方式,要求學生自主地參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以“容積”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材中內容是這樣的:1升=1 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足,極易使教學變成機械式的模仿,逼迫式的灌輸。因此,為了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掌握容積概念,我對教案作了這樣的處理:為學生準備了帶有刻度的1升的燒杯、帶有刻度的1 000毫升的量筒、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容器,讓學生動手去實驗。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說:把燒杯中1升的水倒入量筒,正好是1 000毫升,從而得出1升=1 000毫升;有的同學說:把燒杯中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容器,正好倒滿,從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有的同學說:把燒杯中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容器,正好倒滿,從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又因為1升=1 000毫升,1立方分米=1 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本身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通過教師最終的引導和歸納,使學生們獲得比較直觀的概念,從而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探索實驗過程中得到不斷鍛煉和提高。
五、明確高效課堂教學內涵
我認為,課堂教學不僅只是教師獨唱的表演,而是師生、生生互動的舞臺。高效的數學課堂是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更應該是孩子童心飛揚的樂園,個性張揚的天地。只有當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了心靈的碰撞與共鳴,學生的學習職能才能不由自主地被發揮出來,我們的教學目的才能得到完美實現。
總之,在新課改的教育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更多地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更新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以數學知識獨有的魅力吸引學生,才能讓學生在主動、自主、合作、交流、互動的氛圍中,學會學習,學會發展。
(阜寧縣三灶鎮雙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