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對于3~6歲的幼兒,戶外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教師應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各種形式組織豐富多樣的戶外活動,以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但在戶外活動中,又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那么,我們應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呢?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活動內容
教師選擇活動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好幼兒年齡特點,估計幼兒的活動能力,合理設計活動內容。比如小班的孩子,在跑、跳及運動器材的運用等方面還缺乏一定的能力,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就要多考慮慢走、爬、鉆等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主要以游戲的形式來完成,以免運動量過大或超負荷等給孩子帶來運動損傷及心理負擔。如果是大班的孩子,因為他們在跑、跳及運動器材的運用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能力和經驗,設計的活動就要有一定的難度,不能過于簡單,否則不能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活動一般采用比賽的方式孩子會更喜歡。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清楚,比賽只是進行活動的一種方式,并不是目的,所以不要過分強調結果。
二、活動場地、體育器材的選擇
在組織戶外活動前,教師要根據活動內容,選擇活動器材,布置活動場地。這里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檢查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場地不平整或場地太小都會給孩子的活動帶來不便和危險。而在活動之前要檢查好器材是否有損壞、邊緣輪廓是否鋒利等,并提醒孩子不要拿著器材去攻擊同伴。
三、教師要具備安全意識和技能
教師具備安全意識就能預見和估計活動的安全性而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幼兒戶外活動時,雖然教師警惕性很高,但畢竟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所以有時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意外。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拉傷、扭傷、跌傷、碰傷等簡單處理技能及應對措施。教師要不厭其煩地隨時提醒幼兒活動中安全的重要性,防止不安全行為的發生,培養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四、教師和幼兒的著裝
幼兒著裝是戶外活動中一個關鍵的問題,教師一定不要忽視,在活動前要仔細檢查孩子的著裝情況。如鞋帶系好沒有,衣服是否穿得過厚過緊等。別看這些都是小問題,卻會給孩子的安全帶來很大隱患。因此,在戶外活動前,教師不要怕麻煩,一定要認真做好這些工作。此外,教師的著裝也要特別注意,最好穿運動裝、運動鞋,這樣在給幼兒示范動作要領時才能到位。
總之,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教師確實比較費心,但我們不能怕麻煩而不去組織或者少組織。因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幼兒園要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這里把“體”放在首位,就體現了幼兒園教育中“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們作為幼兒教師,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精神,把孩子的健康擺在首位,按要求組織好幼兒的戶外活動,盡力避免事故發生,讓孩子們健康地成長。
(社旗縣直屬機關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