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是有一技之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專才。培養有創新能力的知識型人才,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迫切需要。而計算機已是最具有創造力的學科之一,也是最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門課程,所以,創新教育是最基本的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關鍵所在。在計算機教學中如何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創新能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普及,計算機課程在中職院校已成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大形勢對計算機課程在創新教育方面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在現代教育中培養創新能力是作者面臨的歷史使命。筆者作為一名計算機課教師,在長期教學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并且使學生學會了進行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思考,下面是我的一點經驗之談。
一、更新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計算機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在現代信息環境下良好的道德觀和法律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而創新教育是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創新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創新能力需要終身培養,創新動機需要終身激勵,因而創新教育也是終身教育。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前提是教師在教育觀念上的轉變。必須樹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要認識到推行創新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重視每個學生的創造性,教師的權威將不再建立在學生被動接受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流利地講完一節課,而是能夠充分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引疑激趣,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老師提出的質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據這一特點,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誘發創新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是學習成功的秘訣。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習的思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構思,設置懸念,根據每節課內容的特點,設計相關課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與探索。比如,在教學Photoshop系列工具時,可先出示色彩絢麗、構圖精美的電腦繪畫作品,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然后設置疑問“怎樣才能畫出這樣的圖案呢?”“你能畫出這樣的圖案嗎?”這樣,學生會很自然地接受這一部分內容,并且會主動地去學習。還能盡情地發揮他們的藝術想象力,設計出自己最滿意的文檔效果。
三、精講多練,人機交互,提高學習興趣
計算機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遠比聽老師講要有效得多。所以,講課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出適當調整,力求精講、少講。每節課,我僅把大多數學生感到陌生的知識點及難點作為主要內容來講,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不同,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每次在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都是隨機輔導,最后,把學生掌握比較薄弱的地方總結出來,再次演示、講解,這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創新思維
尊重學生個性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計算機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知識掌握、能力發展及個性心理品質養成等方面都達到國家課程規定的基本要求,這既是計算機學科本身的任務,同時更是素質教育的要求。然而,由于學生的先天素質和后天環境影響存在差異,這就在客觀上決定了他們在學習上不可能達到同一水平,因此我們的教學只能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去分類要求與指導。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清楚各自的操作任務,根據自愿的原則,學生自由組合創作小組或獨立創作。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打破舊的教學方法,克服純傳授知識的傾向,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創新性。在操作中,教師要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分層指導,酌情對知識容量進行增減,以滿足各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進而達到發展個性的目的。
五、依托網絡,加強學生的交流與合作
依托計算機網絡課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能夠促進良好的學習和研究氛圍的形成,能夠出現人人愛學習,人人會學習,人人能學好的風氣;(2)通過對課程的深入研究和實踐,能夠形成較合理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驗體系,進一步增強課程的吸引力;(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有利于培養和造就一批既有知識又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學生個體的思維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是有限的,需要通過彼此間不斷的交流協作才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學生可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創造性的思維和成果通過網絡同他人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對學生進行個體或群體的指導,實現學校教育資源廣泛共享.充分發揮網絡中資源的效用。所以校園網絡在各學校的廣泛建立,為教學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依托網絡大大擴展了教師與學生間交流和協作的空間,更加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中職教育中,要以“學生有一技之長”為主導,在此基礎上,深化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當前每一位中職計算機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玉榮.中職計算機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民營科
技,2009(11).
[2]王鋒.教育技術——計算機的教學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3.
(南京工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