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中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現在要培養的學生,不論將來是繼續升學,還是走向社會,需要的都是既要有科學文化知識,又要有實際才能的素質全面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能力素質
學科素質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為人的現代化、可持續性發展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學語文教學應根據教育的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素質教育為本,注重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能力素質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以上這些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和思考,整理成文,以求教于同仁。
一、培養學生較高的文化素質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化知識。對語言文化知識的掌握,是提高中學生文化素質的基礎和條件。同時,在語文教學中還要讓學生認識到學好祖國優秀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逐步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從而堅定他們學好語文的信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強調語文學科的地位和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師要運用生動的、富有激情的語言和各種手段,實實在在地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他們的學識才會不斷得到充實、豐富,文化素質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較好的思想素質
思想素質主要是指道德思想水平和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中學生正處于可變時期,可塑性強,所以,把好思想教育關是中學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訓練必須重視思想教育,文以載道,文道合一。語文教育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思想教育優勢。語文教學首先可以通過對先進事跡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和思想素質,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操和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其次,可以用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精美絕倫的文章和一首首扣人心弦的詩篇去感化學生。
三、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
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必須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中學生來說,所謂健全的心理素質,就是有一定的自信心,能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一切。當代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各方面不夠成熟,不少人感到困惑、迷茫,甚至出現某些心理障礙。而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想象聯想,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的練習。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在閱讀時間和質量上,嚴格要求,即有一定量和度的規定。適當地提高閱讀的難度,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實”,即使學生思維增加強度,又培養了意志力。寫作訓練要進行觀察分析、整理材料的訓練,寫觀察筆記、分析筆記,培養想象力、聯想力,活躍思維。進行聽、說訓練,學會與人打交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性格。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團結友愛、諒解互助的事跡,鼓勵學生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學習過程中,組織同桌或一個小組進行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從而培養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四、培養學生較強的能力素質
能力的范圍很廣,而對中學生來說,首先是讀書學習的能力,其次是社會實踐能力。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各種能力培養的核心,也是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能力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作為第一目標來抓。教師可以先確定教育目標,然后突破教材,設置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不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而且能使學過的知識得到綜合運用。
此外,課余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方面和能力方面的各種競賽,如演講、辯論、編報、表演、動手制作等,還可以組織寫作興趣小組、文學社等,讓學生參觀游覽,廣泛涉獵,從而達到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目的。
總之,對中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我們現在要培養的學生,不論將來是繼續升學,還是走向社會,需要的都是既要有科學文化知識,又要有實際才能的素質全面的一代新人。
(大豐市裕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