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學教學中幾何畫板的功能
幾何畫板作為數學教學的新工具,為新教學方法的不斷探索提供了可能。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運用幾何畫板去發現、去表現、去探索、去總結函數、代數、幾何的規律與知識點,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更好理解與掌握。總結起來,數學教學中幾何畫板的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圖形度量、繪制及計算功能;圖形變換功能;幾何定理展示功能;動態對象“跟蹤”功能等。
二、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課件制作平臺應功能適用、界面簡潔,且能夠便于教師依據課堂教學的生成狀況,對課件的預設和結果及時進行修改和調整,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掌握方法、理解概念。在小學數學教學課件的制作中,運用幾何畫板,實現了開發與運行的同一界面,運行方式與參數不一樣,且各人的運行結果也都不一樣。其這一功能較大程度上便利了小學數學課堂“猜想、驗證”教學模式的開展。
(一)探索未知數學問題
在進行“圓的面積”內容教學時,可通過對幾何畫板的利用,來創設出如下的問題情境:草地上,用一根草繩將一只羊栓于正方形小屋的一個角上,羊一邊走一邊吃草。這時教師就可這樣提問:通過上述圖畫,可以提出哪些數學相關的問題?如求運行軌跡的最大面積。這時學生就可通過課件來對羊進行自主拖動,來從草繩軌跡對相關數學問題有一個直觀的體會,即最大面積是大圓面積的3/4加上兩個小圓面積的1/4組成的。同時,學生通過對課件的自我操作,來對線段長度不斷調整,從而提出更多事先沒有預設的問題,在問題的不斷提出與解決中,達到探究教學的目的,其教學效果是傳統媒體教學形式所無法代替的。學生在自主操作課件探索求知的過程中,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既解決了原有問題,又作出了進一步拓展,體現了自主發現、積極探究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的養成。
(二)實施動態教學
在解決“長方形變化角度,變成平行四邊形時,其面積和周長有何變化,又是為什么?”此類問題時,很多學生對面積為何變小難以理解,單純靠想象是很難體會到隨著圖形的變化,哪些量變化了,又有哪些量沒有變。這時,教師應用幾何畫板制作如下課件(如圖1),來讓學生自主進行操作,學生通過拖動B點來發現圖形在不斷變化中所發生的變化,即因組成長方形的四邊長度沒有改變,故周長不變,而同面積相關的高G卻在持續的變化之中。通過應用幾何畫板所營造的動態探究平臺,實現了學生對動態問題的自由探
究,學生的猜想、觀察能力
得到了培養,空間觀念進
一步發展。
(三)將抽象問題具體化
在進行“小數的意義”內容教學時,為使學生對小數的分數意義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可制作這樣的課件形式:讓學生自由操作可實現對小數大小的任意修改。通過應用幾何畫板,學生重復感知小數的大小變化。在這種帶有趣味性的認知實踐與體驗中,利于學生豐富表象的積累,從而抽象出小數的意義,順利建立起具體化的思維起點。
(四)實現平面問題的空間轉化
在進行“觀察物體”內容教學時,為將靜態物體變為直觀、動態的形象,可應用幾何畫板來進行三維圖形的模擬(如圖2),讓學生從上面、正面、側面這些方位來對立體圖形(五個小正方體所組成的)進行觀察,三視圖的直觀體驗,聚結了學生的注意焦點,學生的空間想象難度進一步降低,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數學學習興趣的進一步提高。
三、幾何畫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小學數學所研究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恰恰幾何畫板在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方面的強大揭示作用和功能是其他課件制作平臺所難以媲美的,在幾何課件的設計制作方面亦有著獨特的優勢。除上述優勢外,幾何畫板還可對“移動”“系列”“動畫”“現實/隱藏”等按鈕進行設置,嵌入一些功能性對象,從而便于應用幾何畫板來進行文本、圖片、圖形和動畫的制作,設計制作出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學課件。
(濱海縣東坎鎮東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