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喜歡不喜歡、愿意不愿意,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中國都“難逃干系”。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處于聯系如此緊密的全球化時代,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風雨飄搖,金融動蕩,經濟衰退,怎么可能是一個好消息呢?
從國際貨幣體系競爭角度觀察,假若歐元持續疲弱,美元必然持續走強。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資金早已開始大規模向美元資金逃竄,奔向全球金融“安全天堂”,客觀上強化了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君不見,每當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乃至歐元區其他國家債券收益率快速飆升之時,美國國債收益率往往應聲下降——盡管現在已經低到了降無可降。觀察美元的國際地位,不能簡單看美元對歐元和其他貨幣匯率的走勢。日元對美元持續升值,絕不意味著日本經濟強勁;美元對大宗商品價格和其他貨幣貶值,也絕不意味著美國經濟完蛋、美元地位下降或崩潰。事實上,越是金融危機,越是金融動蕩,美元的“安全天堂”霸主地位越是得到加強。
假若歐元區解體,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元區國家重新啟用各自國家主權貨幣,美元的霸主地位將愈加無法撼動。須知歐元單一貨幣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挑戰美元霸權。著名的《根舍報告》對此表達得最清楚。1988年2月,歐洲知名的外交家和戰略家根舍給西德政府提交一份秘密報告(史稱《根舍報告》),明確提出創建單一貨幣期望實現的三大目標:(1)降低歐洲對美元的依賴;(2)永久性強化歐洲貨幣匯率機制;(3)擴張歐洲貨幣單位之運用范圍。
從維持國際貿易持續增長和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有效競爭兩大戰略角度看,歐元穩定符合中國利益,我們應該積極探討“摻乎”救助歐債危機的妥善辦法。原則上,中國參加救助歐債危機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讓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到香港或上海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然后換成美元或歐元拿回去使用。本金利息償還可以約定為人民幣、美元或歐元,以規避匯率風險。此舉可以立刻讓香港或上海成為最重要的國際性債券市場之一,對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意義重大。當然,讓歐元區機構到香港或上海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有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譬如目前人民幣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貨幣。不過技術問題容易解決。
中策:讓中投公司或外管局直接購買EFSF所發行的債券或者歐洲銀行發行的債券(包括可換股債券)。前提條件是EFSF或歐盟必須對未來債務可能的違約損失提供切實保障。
下策:將救助資金借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立的所謂“特別投資賬戶”。此舉正是目前歐洲和美國所希望的方案,他們鼓勵中國、日本、韓國、巴西等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以此種方式參與救助歐債危機。然而,此舉之所以被視為下策,是因為我們出錢,卻沒有如何使用的決策權,歐元區不會感謝中國,只會感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我們亦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空間。
無論采取哪種策略“摻乎”救助歐債危機,都有一點需要明確:我們既不是“救世主”,更不能做冤大頭,亦無須發揚所謂國際主義精神。這只是國際生意,無須客氣,必須提出具體對等的條件。
第一、歐洲必須大幅度對中國開放直接投資市場,開放高科技出口。
第二、歐盟必須盡快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
第三、必須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遏制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歐債危機已經是一個長期危機,如果戰略和策略得當,它將是我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大幅度提升中國國際貨幣金融地位千載難逢之良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長,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