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枚硬幣輕巧的拋上天空,再落下時,它決定了蔡洪平的去留。這一切毅然決然,但并非巧合。
當蔡洪平向瑞銀遞交辭職信時,這場一年前的突然離職引發了投行圈內的嘩然,很多人不解,自蔡洪平2006年加入瑞銀以來,直到2009年,瑞銀一直保持著連續4年中國投行業務的冠軍排名,在此時蔡洪平選擇急流勇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在不久后浮出水面,一份來自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的亞洲區投行主席的人事聘用,宣布了蔡洪平在德意志銀行的走馬上任。
“這是老天幫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辈毯槠礁嬖V《英才》記者。他的口吻舉重若輕。
“我們這群做投行的人有個毛病,喜歡創造、喜歡興奮,我們可以承受失敗,因為失敗以后還要比以前更成功,我們是天不怕地不怕造反派的性格,但是我看到當時大環境出了問題,我改變不了整個銀行的命運,所以我做了選擇。這不是不開心的分手。”蔡洪平說。
為什么是德銀?
初入德銀,蔡洪平與德意志銀行首席風險官Hugo Baenziger的首次見面是一次午餐。遲到了15分鐘的蔡洪平,此前先后接到了德意志銀行亞太區的C E O、全球C E O的電話,他們不約而的向蔡強調了這次午餐以及Hugo本人的重要性,這讓蔡頗為詫異。
等趕到餐廳,Hugo對蔡洪平說的第一句話是:“你知道我是誰嗎?”這讓蔡洪平一愣,隨即反問:“你知道我是誰嗎?”H u g o馬上說出了他的名字,接著兩人大笑。
在這次愉快的會面中讓蔡洪平了解到了風險官在德意志銀行中的重要性。與很多銀行不同,德意志銀行的風險官在全球很多金融業務中有很大的貢獻,并且在交易中起著控制與決定的作用。
蔡洪平與Hugo,一個是中國投行圈叱咤風云的人物,以其強勢、激進性格著稱的“老蔡”。一個是軍隊大校出身,曾被獵頭定為瑞銀CEO候選的主力人物。在蔡洪平剛到德銀期間,兩個強硬派自是有過一番爭論。
用蔡洪平的話說“我性格這么硬的人,最后被道理說通了、投降了”,也就是這段最初的經歷,讓蔡重新審視風險管控對于銀行的重要性。
讓蔡洪平最為佩服的是Hugo的風格不會讓他這個投行人感到束手束腳,而是拿捏有度。“在經濟危機中,如果把最早美國出現的問題比作一個球,那么出去把這個球拿回來再投進去,這就是德銀?!辈毯槠饺绱诵稳?。
目前德銀對希臘的風險頭寸只有9億歐元,對所有南歐歐債危機國家的總風險敞口也不超過44億歐元,是有力的風險控制機制在短短兩年間從上百億迅速調整下來的,幾乎是歐洲銀行中風險敞口最小的,這對于作為歐元區最大的銀行來說,即使對這些國家的主權貸款不可能全部收回,風險已是降到最低。
從投行的角度看,沒有風險做不了事情,而怎樣運行這就要求風險官對預知風險準確的判斷與把握,Hugo對于蔡洪平就是這樣一個人。
“德銀目前沒有很大的缺口,基本都已經做了對沖。如果用一個比喻,Hugo是把握德銀軌道的人,而我就是想怎樣讓我的車開得更快,這是個很好的合作,并且我們互相信任?!?br/> 蔡洪平向《英才》記者介紹,德銀有一套格外嚴密的風險管控系統,以180天的統計周期,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進行監控,對收入流與支出流都有一個標準值與系統測算。
造富時代已過
投行圈的銀行家轉戰VC、PE已蔚然成風,先有高盛高華董事長方風雷,后有謝國忠、胡祖六等,如今投行的江湖早不復先前“熱鬧”,與蔡洪平同期的銀行家至今還活躍在投行界之人所剩寥寥。
“中國的造富時代已經過了?!辈毯槠教寡?,“VC/PE的本質是為了退出賺錢,對LP負責,這種性質不適合我。并且目前的市場不好,如果我投也是輸。”
相比這種輸,蔡洪平雖然自評今年的成績“還不滿意”,但還有“挑戰”的空間。
實際上,今年德意志銀行在國內承銷了幾家重量級機構的上市項目,但大環境卻讓蔡洪平感到一些無奈,“妝化好要開嗓,突然一場大雨把觀眾都給澆跑了?!?br/> “如果高價位市場低價發行,你對不起企業。”蔡洪平曾對IPO企業這樣說,而現在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市場環境不好時,企業要從資本市場造富神話的光環中解脫出來。不要想拎著頭發就能起飛。這時更應該理性,估值需要靠業績做保障?!?br/> 蔡洪平向《英才》記者分析,國外美歐債務危機導致的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雖然這個事件的本身并不是“癌癥”,但過程可能會很漫長并且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包括一些國際基金無暇東顧,從新興市場上贖回;同時還有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等多方面因素。所以,那個遍地富豪的年代已經走過。
但理性不代表低估。中國概念股雖在美國遭到詬病,但百度、新浪這些公司卻依然優秀。“每個行業周期都有高峰和低谷,在我們看來,底部其實很正常,關鍵是你在經濟的嚴冬中是否能保持溫暖,只要你還行,能保持強勁的后勁,嚴冬有時更能助你休養生息?!?br/> 蔡洪平認為由于稀缺經濟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傳統市場的機會會越來越少,而IT、電子商務“這種服務短缺、又能帶來革命性變化的行業”,以及國有資產民營化運動和醫藥行業的發展,都有不少的機會。
投行的未來
雖然今年德意志銀行的全球投行業務一躍排名第三,斬獲近9億歐元利潤,但蔡洪平依然認為“銀行業依然集體處于冬天,未來的增長動力十分有限。”
“2007年我做項目的時候,有30%是別人來找我,這就像一個好醫生不怕沒有病人,但現在這個好醫生反而要去主動了解這些企業需要的是什么?!笔袌龅那娜蛔兓?,使來到德意志銀行的蔡洪平心態也逐漸發生轉變:“上市其實是簡單勞動,如果只以滿足簡單勞動為自豪,那很膚淺,未來一個團隊提供的服務是多種的,一旦形成收入,那么將是穿插于這個客戶身上更多的機會?!?br/> 在未來,中國企業面臨的將是更多的市場,包括不同的消費市場、產品市場和資金市場“來到德銀之后,我們開始運營一個企業投資銀行平臺進行綜合性的服務,不同于單一的券商或商業銀行?!?br/> 蔡洪平舉例,“比如一個企業幾個月后有筆美元進賬又有一筆歐元要花出,他同時又有資產在香港,那么這個企業就有時間、地點以及幣種等多種的不對稱,而德銀的平臺就會幫助這個企業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利用市場不同的差別,中國、香港、美國,利用貨幣的差別進行比如升值預期的套期,利用股權和債務品種的差別,做各種頭寸配比交易對沖。當然也包括私募股權投資與IPO?!?br/> 在蔡洪平眼中,這也是現在華爾街很多人的生存方式,那些投行里的銀行家除了做資本推手之外,還要懂得十八般武藝來契合市場多元的需求。
“目前國內合資券商大多還是單一的投行業務,擴展到綜合性服務,德銀所籌備的也僅僅是第一步在企業融資、發債與IPO等業務融合中,但隨著中國市場的逐步開放、資本項目的開放,所有的合資券商將都不會再滿足于目前的單一牌照,全牌照競爭的時代只是時間的問題。這也是德銀的下一步努力?!?br/> 這是蔡洪平所喜歡的挑戰,也或許可以看作是他依然堅守投行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