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的干預,常用辦法是先將學生貼上“有問題”的標簽,雖然有一定的效用,但往往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應。探索運用具有積極心理學傾向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代替病理化的咨詢模式,是有效解決學生學業問題的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焦點解決法 大學生 學業習得性無助干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002-02
習得性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個人經歷了挫折與失敗后,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是有機體經歷了某種無意識的學習后,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的心理狀態。
在高校中,部分因學業不良或有失敗體驗的學生,一旦有習得性無助感傾向,將嚴重阻礙他們的良性發展,應積極給予干預。在各種干預方法中,若學生首先被貼上“有問題”的標簽,往往容易帶來“因病獲益”的心態,以“病人”的身份自我安慰,使得他們更加難以調整心態面對那些需要解決的困難。因此,在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干預工作中,嘗試運用具有積極心理學傾向的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代替病理化的咨詢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基本理念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療技術。這種咨詢模式是一種正向目標解決導向的咨詢模式,它把焦點放在問題之外的部分,就像一個“陰陽太極魚形圖”,傳統咨詢關注黑的問題部分,而SFBT的做法是從白的部分擴展,由于整個系統是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擴大,黑的部分就減少,從而使整個系統發生改變。此咨詢模式將人視為一個系統,盡可能地讓來訪者看到自己正向的一面,摒除負向的部分。
Walter和Peller整理了SFBT的12項基本假設,具體包括:(1)越把焦點放在正向、已有的成功解決方法并遷移運用到未來類似的情境上,則越能使得改變朝所預期的方向發展;(2)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時每刻處在問題的情境中,總有問題不發生的時候,這就是所謂的“例外”,這些存在于來訪者身上原有的例外情形,常常可以被作為問題解決的指引;(3)改變隨時都在發生,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4)小的改變會帶來大的改變,最后可以導致整個系統的改變;(5)合作是必然的,沒有來訪者會抗拒,不同的來訪者會以不同的方式與咨詢員合作,若咨詢員仔細了解他們的思考及行為的意義,便會發現來訪者努力地向自己啟示了他們要改變所必須的獨特方式;(6)人們擁有解決自己問題所需的能力與資源,咨詢員的責任是協助來訪者發現自己所擁有的資源;(7)意義并非由外在世界所引起,而是與經驗的交互建構,是個體透過本身的經驗對外在世界的解釋,因此,并不重視探究事件本身,而更重視來訪者對事件的解釋,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反應與行動;(8)每個人對某一問題或目標的描述與其行動是相互循環的,因此可以藉由改變個體看問題的觀點,達到改變行為,也可以藉由改變行為,達到改變看問題的觀點;(9)溝通的意義可從收到的反應來判斷,對咨詢員而言,咨詢過程中溝通的意義要視自己所收到的反應而定;(10)來訪者是他們自己問題的專家,設定什么樣的改變目標,應由來訪者自己決定;(11)來訪者的任何改變,都會影響其與所在系統中每個人的互動,也就會帶來其他成員的改變;(12)凡是有共同目標的人,都是咨詢團體的成員,咨詢員主要是協助團體成員協商出問題的解決目標,并找出個人可以做到的行動。
從以上觀點中可以看出,SFBT認為當事人可以通過控制自己對生活的選擇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治療時不應考慮過去,只關心當事人的現在與將來,治療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當事人為自己做出最明智的選擇并努力實現它。事實上所有的心理咨詢師都在用各自的方法引導當事人思考:“我現在所能做的最明智的選擇是什么”,只不過他們的這種意圖通常并不會直接表達出來;而SFBT療法則是直截了當地把這個問題擺在了當事人的面前。
二 SFBT在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干預中的適用性
1.SFBT能有效針對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的特點進行干預
SFBT的核心理念之一為:不重視探究事件本身,而更重視來訪者對事件的解釋,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反應與行動,且每個人對某一問題或目標的描述與其行動是相互循環的,因此可以藉由改變個體看問題的觀點,達到改變行為,也可以藉由改變行為,達到改變看問題的觀點。
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體現在情緒無助、認知無助、行為無助和動機無助四個方面。如果在干預過程中運用SFBT以上的理念,從認知和行動入手,在此基礎上改變其情緒和動機,將會幫助來訪者更快速地改變。正如現實療法的創始人格拉塞的經典表述一樣:“我們不能夠命令自己感到好受些,但我們總能夠命令自己做得更好些,而做得更好些會使我們感到好受些。”格拉塞認為行動與思維是驅動輪,而情緒體驗與生理反應則是被驅動輪帶動的從動輪,通過SFBT干預方法解決了前者,將會直接帶動后者發生改變。
2.SFBT適合針對“非自主來訪者”進行干預
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多為發展性問題,大多數學生并沒有主動求助的意愿,屬于“非自主來訪者”,因此如果強行干預,大多數學生可能是被動的、抗拒的,甚至充滿敵意。而SFBT的正向導向非常適合解決學生的發展性問題,也由于其建構性和人性化的角度考慮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SFBT強調團體的影響和系統的互動,而學校作為最大的影響學生的系統之一,其合作互助氣氛的營造將給學生帶來不可低估的正性影響力。
3.SFBT幫助學生發展獨自面對未來問題的能力
由于有學業習得性無助的大學生主要是面臨“成長煩惱”的青年人,他們的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自控力不強,對責任的理解多停留在字面上,對真實的社會生活缺乏了解,缺乏處理復雜問題的經驗。SFBT倡導積極的學習觀,相信問題有正向功能,尋找學生的“例外”等基本理念無形中讓輔導教師必須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觀,相信學生會改變,并給予其信任和鼓勵,輔導老師在咨詢中以學生未來發展的視角去發現他們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幫學生和家長標明或解決問題,在集中注意力傾聽學生所描述的問題的基礎上,尤為重視與幫助學生建構起問題解決的方案。同時輔導對象通過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發展自身的力量感,達到輔導的最佳效果,即在輔導中成長自我,能獨自面對未來發生的問題。
三 SFBT在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干預中的基本模式
根據SFBT的特點和優勢,運用SFBT對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進行干預可采用個體咨詢和團體咨詢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對學生進行小規模的團體輔導,并加以個別輔導,促進學生學習的變革。
1.輔導目標
運用SFBT對大學生學業習得性無助進行干預的目標為:幫助大學生從認識專業發展及市場需求入手,調整學習策略,獲得成功體驗,從而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培養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情感。通過輔導,希望學生們能將成功行為內化、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術,獲得面對困難的自信。這一計劃的具體目標包括:輔導老師要求學生參與專業市場調研,結合專業發展介紹提高學業成就的策略;制定具體而明確的個體學業目標;檢查自己的學業目標完成狀況;通過學業完成,學生能夠形成對取得學業成就的積極態度,并相信未來是美好的;鼓勵自我,樹立自信等。
2.輔導程序
第一,破冰行動。根據大學生學業發展的特點,首先將接受輔導的專業發展方向較為一致的學生歸為一個小團體,首先通過成員自我介紹,同時說明參加團體的目的,引導團體走向以解決為導向的氣氛,沒有人不希望有美好的明天,因此通過激勵,讓團員有在這個團體得到改變的信心和希望。
第二,第一目標的設定。鼓勵團員集體協作,對所在專業的市場進行調查,明確專業發展方向和自己所學課程的關系,同時檢點自己所學課程的興趣點和盲區。
第三,尋找問題之外的例外經驗。對團員試圖解決問題表示贊美、支持,并引導團員探索問題沒有困擾自己時是什么樣子?以及當初自己做了些什么讓問題沒有困擾自己,通過例外經驗的發掘,進一步幫助團員建立信心。
第四,第二目標的設定。通過第一目標完成,讓團員結合自身的發展興趣,自己制定一項具體的學業計劃。
第五,輔導者鼓勵團員努力執行。如果目標完成有困難,則鼓勵團員去觀察未來一周內問題不存在的時候,以及那時自己做了什么?
第六,探尋成員的改變。對表示沒有進展的團員,則引導團員持續探索自己做了哪一些不同的?并鼓勵成員把困境當成挑戰,在團體中讓大家一起設法解決。
第七,輔以個體輔導。在整個團體參與的過程中,注意每個個體的特殊性,對于需要個別輔導的團員,同時輔以個體輔導。
參考文獻
[1]Walter J L, Peller J E. Becoming Solution-focused in Brief Therapy[M]. New York: Brunner/Mazel Pub, 1992
[2]王玲.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法的評介[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0)
[3]陳建波.焦點解決:學校心理咨詢新視角[J].教育導刊,2005(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