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發展需要高校能夠培養出一批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用人單位需要的是一批能快速適應社會、適應工作的人,這需要大學生能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能夠迅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針對這一現狀優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教育作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實踐教學體制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教育和培訓,必將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有較強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大學生。
【關鍵詞】社會實踐 優化 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047-02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要深入開展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社會實踐在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中也體現著積極的作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易于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全人格、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培養自我教育能力。
一 社會實踐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社會實踐活動的設置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作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決定認識的形成與發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高校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皬膶嵺`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時俱進。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理論的指導作用,通過典型事例印證理論的科學性和重要性,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和熱情。只有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才能運用課堂學習的觀點、原理、方針解答他們心中的疑難,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內容才能真正為學生所掌握,并內化為學生的內在信念,成為其理解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行動指南。
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社會問題不斷涌現在大學生面前,他們難免會對其中難以解釋或者難以回答的問題心存疑慮,思想上陷入混亂,信仰上出現搖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單純說教面對形形色色的現時社會勢必會顯得身單力薄,只有和實踐相結合,讓他們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才能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堅定其社會主義信仰?!吧鐣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利用好社會實踐這本教材能夠有效地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他們的知識和智力優勢,為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基本需求服務,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和奉獻精神。社會實踐的開展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停留在簡單的課堂和書本里,豐富的社會實踐資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社會實踐因其富有能動性,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參與者切身感受社會,從失敗和成功中感受酸甜苦辣,社會實踐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單一。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及存在問題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涉及范圍很廣。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組織和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第一類是由教學主管部門分配配合教學的活動如支教實習、法院實習、醫院實習、企業實習等;第二類是由團委牽頭負責的非營利活動如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勞動、參觀訪問等;第三類是由學工部負責帶有勤工儉學性質的如校內勤工儉學崗位、大學生兼職等。不同年級根據自身特點不同,參與的社會實踐內容也是不同的,對于低年級同學第三類、第二類比較多,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因注意結合其所學專業的輔助學習和工作歷練參與第一類的較多。當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服務社會、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形式也在不斷完善著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
在實踐領域中,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各方面對社會實踐的意義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高。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重智育、輕動手能力,很多學校只是把社會實踐作為學習的補充,沒有將其納入學生學業范圍,對社會實踐也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評定學生的好壞以學習成績為標準;學生重成績,實踐熱情低,不少大學生缺乏自覺性,不認真參加社會實踐,弄虛作假;很多家長擔心學生的安全,認為學生就是學習的,甚至反對學生過多的參與社會實踐,認為是學生不務正業;企業也以眼前利益為主,不愿意提供更多實習崗位。其次,缺乏保障。缺乏資金保障,很多高校對社會實踐缺乏專項資金,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很多時候要自費,因為經費不足。缺乏實習場地保障,學校沒有穩定的實習場地,很多是學生自己聯系。另外缺乏法律保護保障,對大學生實習、兼職等情況中受到的權益損害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規定。最后,社會實踐的內容還比較少,形式也相對單一。社會實踐的參與程度上,由于受社會經驗、專業限制和思想觀念的束縛等,普遍存在參與形式缺乏創新、缺乏針對性、參與層次較低等現象。
三 社會實踐教學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1.社會實踐教學強化思政教育中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社會實踐教學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多樣化。將傳統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在社會實踐教學中,大學生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運用和深入思考,促使其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同時,能夠親身體驗到社會各行各業以及各部門、各單位對人才和人才素質的具體要求,在成功中體驗自我、發現自我,激起努力學習、提高工作能力的熱情;在失敗中反省自我,發現自己狹窄的知識面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從而得到啟示,注重全面發展。學生在具體的研究和創造活動中及對陌生事物的探索中,才能逐漸培養起來興趣和愛好。大學生面對陌生事物,經驗相對不足,技術不熟練,理論知識也只是停留在書面,實踐教學結合社會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大腦的能動性,不拘泥于大學校園,主動走出校門,參加社會調研,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思維火花加上切身的實踐并在實際活動中及時反饋,形成最后的成果。
2.實踐教學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學生自我價值的培養
通過社會實踐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能動性,社會實踐所產生的價值也較理論學習更具立竿見影的效果,通過社會實踐讓大學生感覺到自己也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由于大學生有較好的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因此同樣的工作也更加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路,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無形中增加了大學生的自信心。而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表現平平者,通過社會實踐,也能夠對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日新月異有深刻的體會,對沒有過硬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就要遭社會淘汰這一事實有深刻的感悟,對業務學習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通過社會實踐能夠增長大學生的才干,也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的付出、努力和堅持鍛煉了大學生毅力,培養了優秀的品格。社會實踐中與人交談避免不了,通過實踐使得他們掌握說話的表達技巧,增強隨機應變能力。在實踐中團隊協作和互助也顯得很重要,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很多人協同才能完成,這無形中也培養了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團隊中得到認可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大學生只有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成才之路,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知識素質。
3.社會實踐教學提升了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能力和素質
社會實踐教師也參與其中,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教學,高校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社會,因為高校教師在理論層面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基礎上的授課,更具說服力和實效性,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去指導實踐,這樣必將使得在教授課程過程中更加生動和形象。社會實踐教學不僅貫徹落實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性質,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同時也讓高校教師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
4.社會實踐對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通過實踐對理論知識的反作用及時反饋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理論結合實踐去檢驗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正確性,學會運用正確的理論分析政治經濟形勢、探討現實問題。在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不解的問題及時從理論上加以指導,從而把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課堂與社會實踐的大課堂聯結起來,從理論到實踐,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大提高了政治理論的教育功能。同時,通過社會實踐也能讓學校和學生更加了解社會的需求,從而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增加高校辦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Z]
[2]陳紅艷.社會實踐活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價值[J].安順學院學報,2007(6)
[3]練琪、李延.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教資料,2007(11)
[4]薛永蘋.論大學生的社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5]談宗凡.紅色旅游是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時代教育,2010(11)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