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本論》等馬列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的學習對高校學生和黨校學員來說很有必要,但這幾年有被弱化的趨勢。筆者分析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的科學價值和歷史意義,對《資本論》和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進行了比較,指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現階段仍然是我們的指導經濟理論,并對高校進行馬列經濟學經典著作選讀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選讀教學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資本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074-01
一 講清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的科學價值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以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的出版為標志基本建立起來。《資本論》從分析作為資本主義經濟細胞的商品開始創立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和貨幣理論,并以此為基礎,創立了剩余價值理論;同時對剩余價值的生產、流通和分配進行深入分析,創立了資本理論、工資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再生產理論、利息理論、地租理論、資本主義危機理論等。這樣,馬克思便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剩余價值論為核心,使各種理論形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
1.實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在繼承前人積極的經濟學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在研究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上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當時流行的經濟學思潮進行了全面的變革和創新,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和運用,是無產階級的經濟學。
2.揭示了資本主義生存方式發生、發展和必然滅亡的趨勢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揭露了資本主義靠剝削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發展起來的秘密,通過對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研究,揭示出資本主義積累的實質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經濟危機的產生、資本主義必然滅亡。
3.奠定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基礎
《資本論》中指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要以唯物主義歷史觀為指導,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加以研究。而且還闡明了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征、共產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等問題,這些都是指導我們搞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二 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可取之處
在分析方法、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理論結構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典著作與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有原則區別,各自反映和代表了不同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但西方經濟學的某些分析方法和觀點對我們在現階段建立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可以提供有益的啟示。從16世紀起,作為適應資本主義制度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西方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完整體系,其中有許多有利于認識和指導社會經濟活動的值得肯定的有益成分。
新古典經濟學中可供我們參考的理論有: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行為理論、投資乘數理論。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的充分就業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等都對我們有借鑒意義。
三 在高校課堂加強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
1.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我們的指導經濟理論
在當前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才能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的指導理論,除此之外,還沒有其他的經濟學理論能作為我們的指導經濟理論。黨校的學員來黨校培訓,不是來提高工作能力的,而是想找到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使黨性得到加強。通過對他們進行經濟學經典著作教學,讓他們在讀原著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思考偉人分析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有助于學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讓學生了解,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著作,就像士兵沒摸過武器,既缺乏直觀感受,又沒有實踐過程。
2.堅持“馬學為本,西學為用”的方針
西方經濟學的某些研究方法、分析思路、數學模型等可供我們借鑒,有時用這些理論手段來分析現實中的經濟問題可以達到一目了然、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目前中國,西方經濟學絕不能成為我們的指導性經濟理論,我們的指導經濟理論只能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以,在高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根本,西方經濟學為研究手段、為我們所用、為我們服務的方針,讀原著更是如此。
3.要用原著來分析并解決現實問題
第一,要從原著中促使自身辯證法思想的形成。《資本論》三卷共1030頁,我們不可能逐字逐句來讀,既不可能,也不現實。只能選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或片段,從這些片段中感受偉人世界觀、方法論的正確,思想的變化。這樣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就會慢慢形成,在工作和生活中很自然地會用辯證法的思維看問題。
第二,要善于從原著中歸納一般原理。讀《資本論》不僅是看到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精辟的見解、獨到的分析、天才的預測;主要是要從原著中、從偉人的只言片語中歸納到一般性的理論,上升到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基本理論的總結上。
第三,要學以致用。李瑞環說過,學馬列要精、要管用,對《資本論》的選讀也是一樣。讀原著,歸納到一般性原理后,就要用它來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當前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完全消除,但我們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成因更要思考。筆者以為,不論當前世界金融危機以何種方式表現、發生,它的實質還是生產相對過剩引起的經濟危機;其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其實,現實中的許多經濟問題,如當前的通貨膨脹、房地產泡沫、收入分配等,都可以用《資本論》的原理來解釋,甚至來解決。理論聯系實際,用理論解決現實問題,這就達到了我們讀原著、學原著的根本目的。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