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學期的寫作教學,貴在做好與初中階段寫作教學的銜接與過渡。近年來,高考作文的要求一般都是“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不限,不是不要文體,而是說考生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擅長寫記敘文的就寫記敘文,擅長寫議論文的就寫議論文。因此掌握各種文體的基本模式及寫作形式,是高中階段寫作教學的重點。高一第一學期的寫作教學,最適合于在初中記敘文寫作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記敘文的寫作教學。
高一新生入學后,教師首先要通過一兩次記敘文的寫作實踐,具體深入地分析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把問題整理歸類,然后有針對性地擬訂改進訓練和加強提高的辦法。
一 高中新生在記敘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寫人記敘文和敘事記敘文不分
有些同學不講究寫人和敘事兩類記敘文在寫法上的區別,常常是看到一個題目就沒頭沒腦地寫下去,結果把一篇文章寫得亂七八糟。原因在于他們不明確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開頭和結尾應突出強調的是人;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開頭結尾突出強調的是事。另外,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也要敘事,目的是通過事件的敘述、描寫來突出人物的性格,換句話說,就是敘事為人服務;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也要寫人,目的是通過對人物的交代和細節的描寫使事件的敘述更具體、更完整、更生動,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揭示出事件意義,表現文章的主題。
2.典型材料和非典型材料不分
選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學寫作中存在的通病,許多同學愿意寫別人的材料,不愿寫自己的材料。事實上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文命題越來越傾向于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而有些同學不善于運用自己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不去深入地認識和理解自己熟悉的生活,這樣很難寫出好文章。
3.概括敘述太多,細致描寫太少
許多同學習慣于對人物的活動、事件的過程作概括的敘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體細致的描寫。究其原因,可能是概括的敘述較之具體細致的描寫,要簡單省力,這些情況經常出現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學的寫作中。
4.語言表達能力差
大部分同學語言表達能力差,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1)生活單調,集體性的活動少。許多同學對單調的生活認識理解不足,寫起文章來便生拖硬拉,沒有真情實感。(2)平時寫文章不善于動腦,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脫離了《優秀作文選》等一類的書,讓其獨立地寫一篇文章,便出現了文不從字不順的現象。(3)個別同學語文基礎太差,語言不通,表意不明。
二 記敘文的訓練方法
1.敘事類記敘文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記敘一件完整的事,從一件事中得到啟發,受到教益,在完整的敘述過程中,再輔以一些小事件進行烘襯。具體的選擇過程中,那些不尋常的事應該是首選,曲折是對意志的磨煉、痛苦是對人生的歷練、困惑是對人生的考驗。要寫得具體、真切,才能升華主題,打動讀者。
第二,圍繞一個中心,記敘多件事,即高中階段所說的“復雜記敘文”,這類記敘文不同于初中階段的“簡單記敘文”,對于事件的選擇可以在滿足中心的前提下,有較大的時空跨度,但一定要注意其順序和詳略。
2.寫人類記敘文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突出人物的性格。不同的氛圍中人的情態各不相同,不同的關系中人的性格也不盡相同,能展示這種性格的事件、情景、場面等,都是能夠突出表現人物性格的典型材料。
第二,抓住特定的情境氛圍來寫人物的特定情緒,寫情緒化了的細節,使全文籠罩在特定的濃郁氛圍中。
第三,綜合運用肖像、語言、行動、心理等描寫手法,做好細節刻畫,令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紅樓夢#8226;林黛玉進賈府》中對人物的描寫。
3.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第一,處理好中心與材料的關系。記敘文的中心要求單一、集中,而材料應該是中心的體現,并受中心的統率、制約。
第二,處理好詳與略的關系。處理的依據是表現中心的需要,最能表現的詳寫、有關的略寫、無關的不寫、絕不選用重復材料。
第三,處理好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作為記敘文的六要素,應交代清楚,特殊情況下可采用模糊方式給讀者留下一定思考空間,但不宜太多。
第四,處理好各種表達方式之間的關系。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要綜合使用,描寫可增強其形象性,而議論則可畫龍點睛地揭示主旨,但抒情與議論的使用一定要密切結合所寫的人、事、物、景等,以防止無病呻吟,空發感慨的文章出現。
第五,平時要處理好讀與寫的關系。深入地去品味優秀作品,仔細地去“閱讀”生活,從他人的優秀作品中,從鮮活的口頭語言中汲取養分,力求使自己的語言準確、生動、形象。
總之,就中學生的寫作教學而言,初高中的銜接與過渡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師要熟練掌握這一環節的教學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引導學生在寫作方面順利完成由初中階段向高中階段的過渡,為以后整個高中階段的寫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