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學內容要“精”
首先,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取舍,選準精講的內容。為此,在課堂操作中,絕不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矛盾,精心點撥重點問題,盡量不搞重復勞動,加快教學的節奏。
其次,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鉆研教材,來確定“教什么”,依據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確定每課的教學內容。以教給學生學會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方法為根本出發點,不要每次學習都重復操作同一個學習方法,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學習。
另外,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閱讀教材,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再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在思考練習的基礎上,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這樣在找準了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等問題之后就可以做到教學內容“該教該學的就教就學,不該教不該學的就不教不學”。這樣一來,老師在課前就要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學習的立足點,上課時學生和老師就會最大可能地產生共鳴,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二 教學環節要“簡”
教學環節要“簡”,實際就是優化精講的環節,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在明確教學情境和精講目的、任務以后,為了在最少時間內取得最好的效果,對教學環節進行有科學根據的最為合理的優化組合。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造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提出問題,特別是那種能反映文章主旨、表達思想情感的問題。不僅能用問題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表達思想感情,還要指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不僅會提思想內容方面的問題,而且會提詞、句、段、篇表達上的問題。通過圍繞這一類問題讀、議、練,學生既知道在表達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為什么好,真正了解學習的目的,真實地反映學習效果。因此,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
三 教學方法要“活”
1.教好“讀”不簡單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語文老師成功的秘訣就是善于朗讀。沒有朗讀的課堂是冷冰冰的課堂。只有朗讀才能喚醒孩子,講解用途是不大的。
當前很多學生學語文,只看不讀。或是讀了,可讀得聲音非常小,有聲無力;或是毫無感情地、和尚念經般地讀。學語文,離不開朗讀。不但要讀,而且要有感情地聲情并茂地讀。讀得不好的同學是因為沒有掌握朗讀的技巧。朗讀是借助有聲語言的聲音變化,把無聲的書面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用有聲有色地語言進行再表現的方法。因此,有感情地、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實際上就是如何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特點處理聲音變化的藝術。
第一,要把握好語調的高低。語調的高低變化的標準在于文章的感情基調。文章的感情基調常見的有以下五種:(1)親切愛憐;(2)追憶纏綿;(3)壓抑悲憤;(4)激越豪壯;(5)深情贊揚。對于以上的感情基調,朗讀時可分兩種情況,對于表現歌頌、斥責等強烈感情的文字,應采用高調,而表現低沉、婉約感情的文字,則宜用低調處理。
第二,要把握好節奏的快與慢。朗讀節奏的快慢變化,實質上是文章字、詞、句、段間停頓的時間長短,這更多地取決于文字感情色彩的濃淡。抒情色彩濃烈的文字,節奏應快些、強烈些;而感情色彩的悲喜特點,也對節奏的變化有很大的影響。多數情況下,文章朗讀應快慢適中,以便于聽者對內容的理解和體味。
第三,要把握好語氣的輕與重。一般說來,重要的、有深刻意味的字詞句朗讀時語氣應重一些、強一些;次要的、意味平淡的,則輕一些、弱一些。
2.教好“寫”不簡單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做有利于學生發展的作業:寫字、讀書、作文、探究。帶著思考設計作業。人人做應該做的作業。
寫字課,要教給學生如何起筆、收筆、運筆。寫字教學,我們要追求既有效又省事的方法。
方法一:你所寫的每個字都將被評。
第一,課堂上,每讓學生拿筆,我就提醒他們:你所寫的每一個字都將被評分。下課前給學生的字打分。只要不超格,認真寫,即可得優秀。
第二,每次的家庭作業都評分,有時老師打分,有時組長打分,有時同桌打分,打分的標準即:是否認真寫了?如果認真寫,沒超格,即可得優秀。
第三,每次的作文評三個等級。即:寫字等級、作文等級、修改等級。
第四,每次上交的作業有兩個等級。即:書寫等級、作業等級。
方法二:最有效的指導方法:橫平豎直。要寫端正、規范,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所寫的字就開始像模像樣了。
簡單的語文教學是活的語文。要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聽與說,活動是教師為學生聽說創設的舞臺。簡單的語文教學是無處不在的,因為語文本身就在生活中。簡單的語文教學不是死抱著課本不放,也不是僅僅讀了很多書的而缺乏思想。我們要借助社會的力量,我們要把我們的作家、藝術家,把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請上我們的講臺。我們也可以采訪、可以提問。我們的眼界在這樣的活動中開闊,我們的胸襟在這樣的活動中拓展。簡簡單單教語文,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標準,要完美地達到這個標準和境界,并非易事,我認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堅持不懈,向著這個標準和境界努力。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