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朗讀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也可以培養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以學生讀書為主,葉圣陶先生多次強調:“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一項基本功,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朗讀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從中受到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語文教學如不進行朗讀示范、指導和訓練,也就不能叫完整的語文教學。
一 教師要做好示范朗讀
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崩首x訓練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范讀起著重要作用。成功的范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的感情色彩,以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發揮范讀的作用。
第一,范讀全文。敘事性課文有時放在解題后范讀,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時講完課文后進行總結性范讀,給學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會貫通。
第二,范讀重點段落。有些課文重點段的語調較難處理,有的是襯托人物內心活動的地方,學生對語速不好掌握,我就選擇這樣的段落進行范讀。如《月光曲》的想象部分等。
第三,范讀重點語句和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難句。對于關鍵性的語句、聲音重輕強弱難以處理的語句要范讀。如《狼和小羊》一課中:“啊,親愛的狼先生,那是不會有的,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呢!”
第四,有些課文可讓朗讀技巧好的同學范讀,但次數不宜過多,讀前給予提示,讀后加以指導,以老師帶學生,以學生促學生。
二 要保證讀書時間
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規定每節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樣子,走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對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有的課文淺顯易懂,語言平平,實在不必“循規蹈矩”在“分析”的漩渦里打轉轉,還是多讀讀文章好。
三 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以前剛當語文教師時,拿到一篇十分美的課文《西湖》,不知從何下手,如何讓學生讀出感情,僅僅理清了文章脈絡后,我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還說:“景色這么美,請大家美美地讀出來。”課后,我問學生:“景色美在哪兒,腦中有畫面嗎?”“哪些詞句寫出了景色美?”學生茫然不知所措。誠然,我們的祖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訓,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抓住重點詞句,由詞及句,由句及段,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必須有機結合。
四 調動全體學生參與
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有一次,我教《九寨溝》一課,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對學生說:“九寨溝舉世聞名,經常有外賓慕名前來目睹它的風采,誰能做個出色的導游,為外賓介紹?!睂W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我順勢引導要想做好導游,首先要把課文讀熟,并要讀出感情來——讀出為擁有這份歷史遺產的自豪感來,這樣在介紹時,才能眉飛色舞,生動精彩,讓外賓聽了贊嘆不已。幾句話激起了學生的讀書欲望,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
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都不是整齊劃一的,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哪怕是對朗讀的評估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同時,可規定一節課內指名朗讀每人不能超過2次,多為丑小鴨創造“登臺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丑小鴨”的經歷。
五 朗讀的形式要靈活多變
朗讀訓練中,朗讀的形式應靈活多變。如果只是一味地齊讀、個別讀,則會顯得十分單一、乏味,勢必影響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熱情。表面上看起來是朗讀,但只是停留在“聲音”上,達不到朗讀的要求。為了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熱情,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輕聲讀、評讀、快速讀、競賽讀、配樂朗讀等。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適當運用競賽朗讀……至于一堂課中選取什么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應視學生學習情況、課文特點而定。
總之,抓好朗讀訓練,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長此下去,學生的讀書能力以至說話能力、寫作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必能實現“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這一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