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長期形成的評價觀制約,多數教師形成了較為陳舊的評價理念,導致學生的思維不活躍、創造力不強、學習熱情不高,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新課標》對學生評價多維性和多極性的評價要求為我們拓展評價領域、創造新的評價方式指明了方向。本文從多元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和多渠道評價幾個對策來闡述教學中應如何進行科學、公正、有效的評價。
【關鍵詞】教學評價 多元性評價過程性評價 激勵性評價 多渠道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152-02
有教學就有評價。教學評價既是教學過程的基本環節,也是改善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恰當評價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增強其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獨特的價值。那么,教學中如何進行評價才能更大地發揮出評價的功能呢?
一 多元性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是教師對作業的批改,評價方式單一、無趣。為此,在教學中采取多種評價方式。
1.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的最佳途徑。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自己來發現,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找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2.學生互評
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結合自己學習實踐,運用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技法對其他同學的作業及過程進行評價。學生互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也使評價者的能力得到鍛煉,相互間合作意識提高。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話語了解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從而更有效地完善教學過程。
3.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組織、推動、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策略。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必須與老師的評價相結合。教師的評價語應具體、有針對性,評價應包括優點和缺點。除對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外,還應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
二 過程性評價
《課程標準》在課程的評價建議部分指出:教學評價要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學習中的客觀行為,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等進行全面的評價。過程性評價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將學生的技能作為考核的唯一衡量的標準。它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進行全面關注,重視學生發展的成長歷程。過程性評價能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做出判斷,肯定學生成績的同時也引導其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從教學角度,我們應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來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1)對學習的知識與技能的體現;(2)完成作業的過程、方法及實踐能力的體現;(3)在完成作業中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
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作業中的客觀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和分析,對學生的參與意識、態度習慣、操作技能、合作精神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對學生在作業過程中每一次的進步都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和正確引導。
三 激勵性評價
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假如教師想用知識去照耀一個置身于無知之中的學生,就必須首先激起他的注意和興趣。”在教學評價中應強調評價的激勵性。激勵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內化學生的人格,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策略。
激勵性評價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照顧整體
要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生的各種心理需求;對各方面素質較好的學生,要激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2.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激勵性評價著眼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尋找閃光點,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激勵和贊揚要發自內心;要靈活多樣,要適時適度,恰如其分,不過分夸張。
教師對學生應多鼓勵,少指責;多贊揚,少批評,讓學生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以此來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創新心理品質。此外,教師還要善于為每一名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全體學生都積極樂觀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發現和發展自己,獲得知識,獲得成功。
四 多渠道評價
學生發展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評價時應重點以個體的現實基礎和條件為依據,確定適合個體發展需要的評價標準,采取各不相同的評價方法,增強學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書面評語
在課外活動、作業、期末測試等領域多采用書面評價。用簡短的文字肯定學生的進步,提出努力方向和改進建議。這種評語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激勵性和發展性。
2.口頭評價
口頭評價是評價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影響最大的一種方式。學生從中能理解自己所得成績的真正含義,明確差距和不足。
3.表格評價
通過填寫評價表,引導學生對自己學習進程中的態度、課堂表現、作業情況進行反思,培養學生養成自我監控和反思的習慣,促進其完善和提高。
4.身體語言激勵
贊賞的微笑、夸獎的手勢、關注的眼神,這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評價形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5.物質獎勵
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突出表現進行隨機獎勵。這種評價方式的優點在于這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方式,而且教師便于控制評價進程。對學生的激勵性相對強而持久。
6.成長檔案評價
學生成長檔案袋可以反映學生一定時期學習的成長記錄,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成長軌跡,發現規律,反思不足,不斷改進和提高。
總之,教學評價是一門直抵學生心靈的藝術。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出發,恰當、準確、科學地運用多種評價形式,發揮評價的價值和功能,真正實現《新課標》關于“科學合理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促進教學”的要求。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成就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學習和成長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藝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