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不重視物質分類教學的情況,談了對物質分類教材的認識,在開發物質分類教材資源和預設課程資源兩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物質分類 開發 預設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155-02
蘇教版新課程標準必修教材化學1,在第一專題的第一單元《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中,首先以學生所見、所聞、所用、所關心的物質如肥料、農藥、醫藥、日常用品、信息材料、航天燃料等,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化學世界,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是物質的分類,對這部分內容有的老師認為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一看就懂,沒有什么可講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沒有去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仍然是傳統的教學觀念即知識傳授,沒有體現把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獨特性置于核心,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滿足自己需要的不同收獲的教學理念。
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物質分類教學的認識。
一 教材分析
第一,教材把物質的分類放在高中化學的開篇,意欲告訴學生雖然物質世界千變萬化豐富多彩,但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存在某些共性,也存在一些差異,物質分類教學可以把初中階段所學的多種散亂的物質進行梳理整合,以舊帶新、以舊促新。
第二,同一類物質在組成和性質上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對物質進行合理分類,有助于我們對物質結構和性質的研究學習。學習物質的分類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已學習過的物質有一個新的認識,讓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質,開闊學生認識物質的視野,也為學習各類物質間的轉化打下基礎。
第三,在給定的物質中找出某些物質間相同或相似的方面,把這些物質進行合理歸類,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理性認識,是人類認識物質能力提高的表現。培養學生這種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的認識問題的能力,是社會發展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第四,對物質進行分類的過程是一個探索嘗試的過程,需要經過細致的分析歸納,甚至需要進行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總結,在這里物質的分類教學的重點是教給學生物質分類的方法和進行分類的依據,使學生感悟常見物質分類的思想,學會對一些常見的物質進行樹狀分類,能運用元素的觀點學習和認識物質,能列舉、認識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質,能在不同物質中找到它們的共同點。
第五,學生各自有不同的經歷和生活經驗,也有不同的知識水平和認知層次,因此他們對物質的分類也和對其他的知識學習一樣,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物質的分類可以從表面的現象淺層次的思考,也可以從本質上深層次的開展討論。物質分類這部分內容,有著廣闊的問題設計空間,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參與思考,讓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上都有收獲,可以通過設計斂散性教學問題實現教學目標。開放性的教學問題和開放式的結果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收斂性的約束性教學問題,開發學生的思維深度。
二 教學建議
1.開發教材課程資源
教材中為物質的分類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質素材和進行分類討論的方法依據。物質素材是物質分類的對象:空氣、酒精(CH3CH2OH)、硫酸銨、銅、碘酒、碘、氫氣、石墨、食鹽水。物質分類的方法依據在教材中的敘述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研究物質,人們常根據物質的組成、狀態、性能等對物質進行分類。例如,根據物質的狀態,將物質分為氣態物質、液態物質和固態物質。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課程教學目標和教材提供的物質分類方法的啟發性提示,筆者認為為了搞好對物質分類的教學,備課時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開發,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富有思考價值的課程資源,課堂上為學生留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去教教材。
在備課時我們應思考教材提供這些物質材料的意圖是什么,這些物質能否滿足學生廣泛開展物質分類發散思維的需要,是否對學生的思維有限制,這些物質是否整合了學生初中階段學習過的、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學生們感興趣的、與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物質,能否引發學生廣泛的思考討論,而不是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為學科體系服務的層面。
教材中提出了一些對物質的分類方法,在教材的啟發下,學生根據自己對這些物質的認識和研究物質世界的一般方法,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提出不同的分類方案。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分類的標準是各種各樣的,除教材中提示的分類方法外,學生更多的是從環境、能源、功能、應用等方面進行分類,因此在教學中除了提供給學生單質、酸、堿、鹽、氧化物、混合物等學科發展需要的物質外,還應在能源材料類物質、環境污染類物質、殺菌消毒類物質、食用類物質中提供一些必要的物質材料,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認識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討論中來,讓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體現新課程讓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需求的理念。
2.預設課程資源
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常常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這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所決定的。在預設教學過程和教學問題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富有豐富營養的思維空間。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思維,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在預設教學問題時,應從兩方面來考慮,一是進行無目的性物質分類即無限制約束分類,開發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一是對提供物質有目的性分類,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我在進行物質分類教學時,設計了下面三個問題:
[問題1]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事物,我們在初中階段也學習了不少的物質,若對它們進行分類,你對它們所屬的類別有何見解?
[問題2](提供給學生一些生活中、學習中常見的、常用的、熟悉的物質)根據你對這些物質的了解,可以把它們進行怎樣的歸類?
[問題3]為了研究含氧元素(或其他元素如氫元素)物質不同類別間性質差異的原因,需要對含氧元素的物質進行分類,你對含氧元素的物質有何認識?
問題1把物質的分類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自然界,完全沒有思維的羈絆,任由學生個性的發揮,任由學生想象的馳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課堂的討論,把學生對世界的情感充分的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發揮化學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積極作用。
問題2讓學生面對具體的物質進行辨析、歸納、求同思維,提取出不同物質的相同信息,訓練學生思辨能力。
問題3(也可以是有關其他元素的問題,或其他類型的問題)深化物質的分類教學,復習、引入一些新的有關物質類別的概念,強化物質體系的認識。
物質的分類教學內容雖然簡單,但也蘊涵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契機,重視物質的分類教學,學生們會有很大的收獲。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