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不僅可以創設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達到高層次的教學目標。課堂的有效提問具有情境化、思考性、針對性三個特點,老師只有在不斷變化的課堂情境中,正確認識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努力進行優化,精心設計,才能真正地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 數學 課堂 提問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175-01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不僅可以創設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達到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合理地運用課堂提問,并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當怎樣提問,才能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現筆者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問的有效性論述幾點看法。
一 有效提問的情境化
通過模擬生活情境的形式來呈現問題,賦予數學以親切、生動的形象,以利于學生通過自主觀察與探究等活動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從而使學生更易于理解與接受數學,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同時,數學是抽象的科學,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習慣用具體形象性思維來思考數學問題。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在研究生活問題的情境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二 有效提問的思考性
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因此,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思考性,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相應程度的問題,并注意設計問題時,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
1.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來設計思考空間適當的提問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一課時,老師首先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做各種三角形的紙片,再讓他們對不同的三角形進行觀察、測量、比較和分類,并以此展開交流:
學生A:我們把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學生 B:我們發現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銳角。
學生C:我們發現三角形中如果有直角,就沒有鈍角;如果有鈍角就沒有直角。
老師在表揚與肯定了學生的發言之后繼續提問:剛才超級小組分類分得非常好,能夠把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歸為一類,叫做銳角三角形。不過其他的三角形怎么辦?
學生D立即舉手:老師,我覺得其中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就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就叫做鈍角三角形。
這時,發現銳角三角形的學生A起來反駁了:剛才我們說過,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才能叫做銳角三角形,現在你們單憑一個角判斷,是不是太武斷了?
學生D立即反駁:那你能在一個三角形里找出三個直角,或者三個鈍角嗎?……
老師讓學生思考怎樣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的問題。該問題本身具有很大的思維空間,對學生來說,存在著一定的開放性和挑戰性。學生經過初步的思考,認識到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屬于同一類,正當他們思維無法繼續深入思考的時候,老師再及時地進行補充提問其他的三角形分類,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幫助學生培養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品質。
2.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用發散性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老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其知識點的基礎性和中心性,還要注意對其變式的綜合、靈活運用,通過對已有問題進行改變,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問題情境的設計,來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來引導學生的多角度的思考,進而激發他們的多向思維,深化其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工程應用題時,老師列出條件:修一條水渠,甲隊單獨修要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要12天完成,丙隊單獨修要14天完成。讓學生根據這三個條件進行提問,得出如下不同的問題:
第一,甲、乙、丙三隊合修幾天可以修完這條水渠?
第二,甲、乙、丙三隊合修幾天可以修完這條水渠的4/5?
第三,甲隊先修了3天后,剩下的由乙、丙兩隊合修還要幾天可以修完?
第四,甲、乙兩隊修了2天后,剩下的由乙、丙兩隊修完,乙一共修了幾天?
第五,甲、乙、丙三隊合修了3天后還剩下400米沒有修,問這條水渠有多長?
……
列出問題后,再讓學生對這幾種問題進行解答并分析、比較,綜合找出它們相通的問題思維。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應用問題的結構和解法,還可避免思維定勢,也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豐富多彩。
三 有效提問的針對性
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注意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個別化的提問,從而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取成功的可能,從而讓每個主體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
總之,課堂提問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老師只有在不斷變化的課堂情境中,正確認識課堂提問的價值與作用,努力進行優化,精心設計,才能真正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