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學生學好數學,既會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目標。本文就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 讓學生自覺參與教學過程
一般來說,激發學習動機在導入新課時進行,這是學習新課的重要一步,根據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
1.用故事導入新授內容
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這一課時,我一上課就講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神算“小精靈”嗎?一天,“小精靈”去小明家玩,見他正在做一道題:1800÷25=?“小精靈”看了后馬上答道:比值等于72。小明用約分方法果真也是得這個數,他驚訝極了,問道:“你怎么會這么快知道得數?”“小精靈”笑著說:“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質呀!”同學們,你們想掌握這種本領嗎?通過用故事導入,新穎、自然,能立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創設問題情境,制造懸念,讓兒童因好奇而要學
一位教育家說過:“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有經驗的老師常常先提出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然后引導分析、思考、探究問題。例如:教學小數乘法前,可先引出一道設疑題:“不用計算,誰知道2.235×1.4的積有幾位小數?”讓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在急于探求問題的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新知。
3.揭示事物,在觀察中引起思考,因探究而要學
例如,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讓學生觀察油桶并思考:工人師傅做這只油桶前如何預算材料?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進行新授課。
二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的一般思維
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是以學生的“思維”為主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把這個過程展現出來。讓學生在我們展開的過程中交流、探索和解決,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和內化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例如:教學“帶分
數乘除法”時,先出示一組算式 , ,學生練完后說
出計算法則,再出示例題 ,引導學生觀察并討論:(1)
與過去學的分數乘法有什么不同?(2)能否化成 的
形式計算?這樣老師只在疑點上提出疑問,學生經過議論、
思考,就能正確地掌握計算方法。又如教學例題 時,
讓學生小組討論:能化成 的分數乘法計算嗎?學生通
過議論總結出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通過這樣的質疑、點撥,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2.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它不拘泥于常規,追求事物新穎的設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大力提倡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別出心裁,勇于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例如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除用“做減法想加法”外,還允許鼓勵學生用“破十法”或“湊十法”求差。如:12-5=?算法1:因為7+5=12,所以12-5=7;算法2:12-5=2+(10-5)=7。這樣教學,既使學生掌握了新知識,又發展了求異思維的能力。
三 以“巧練”為主線
新授課的練習設計要得體精當、新穎,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要圍繞教學的知識面設計層次清楚的復習題,為新課作好鋪墊
例如,教學“較復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時,先讓學生做“某鋼鐵廠一星期生產鋼材2.8萬噸,這星期平均每天生產鋼材多少萬噸?”讓學生回答數量關系式是怎樣的(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再出示新課例題:“某鋼鐵廠一星期前3天生產鋼材1.2萬噸,后4天平均每天生產0.4萬噸。這星期平均每天生產鋼材多少萬噸?”先讓學生比較兩題的異同點,再解答。
2.要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有針對性地練習,這樣可分散難點
例如:為了讓學生正確理解百分率,可以出示這樣一題:“一個商店,同時出售了兩件商品,現價都是50元,一件賺了20%,一件賠了20%,這個商店是賺還是賠?”通過實例計算,分析錯誤原因,得出正確結論。
3.練習設計要有明確的分工
例如,在講“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時,通過不同的啟發使一題多解:“甲乙兩地相距144千米,甲騎車從甲地到乙地,需8小時,乙步行從乙地到甲地速度是甲的1/3,問甲乙兩地相向出發幾小時后相遇?”讓學生用基本解法列出144÷(144÷8+144÷8×1/3)這個算式之后,可出如下啟發題:(1)依據甲行駛的路程及其速度,乙應走的路程及其速度各應如何解答?(2)從工程問題角度考慮,根據總路程及甲乙的速度和甲乙各應行駛的路程及其對應速度,又應如何解答?
要精心設計好練習,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練習的情境要富有變化,啟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就一定會產生興趣,教師在練中講,學生在練中學,以練為主線,在練的基礎上精講重點、疑點、難點、關鍵等。在練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練中發展學生的思維,使知識系統化、理論化。
在新授教學中如果達到了揭趣、引活、巧練的要求,并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以較好的效果全面完成數學教學認知、教育、發展三方面的任務,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素質。
〔責任編輯:高照〕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