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備課是教學前的準備,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我備好課的幾點看法是: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要有一顆善于思考的頭腦;備課時我還特別重視語言的運用。
【關鍵詞】備課 快樂 豐富的知識 思考的頭腦 語言的運用 課堂氣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181-01
備課是教學前的準備,是教學的第一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這是大家所熟知的。每位教師的成長都是從最基本的備課開始的。自從教學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備課了,認真寫教案、查資料,中間走過一些彎路。但成功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無限的風光大都處在險峰之上,成功的經驗是在多次的實踐之后。
如今,本人已把備課作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多么熟悉,我仍然一絲不茍、精心準備,做到常備常新。把備課作為自己雕塑的一件藝術品,根據自己的愛好、水平、審美情趣,力圖達到最美境界;且每當完工之后,還要再仔細品味一番,看看自己的得與失,享受一下成功的快樂與喜悅。
一 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人們總習慣把教師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稱之為窮教書匠,但就這樣的窮教書匠也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要成為一位教書匠,特別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窮教書匠,他(她)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在備課的時候游刃有余、得心應手;也只有如此,才能讓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只有如此,才能使你洞察某一事件的深意,發現別人所不能發現的問題。
在這方面,我深有感觸。每當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知識有欠缺時,準備就顯得力不從心;而遇到某些地方自己的知識較豐富時,就不怎么費力氣。如教材提到的淞滬會戰,教材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而我在備課時就不僅停留在這一點上,我知道:淞滬會戰是中國全面抗戰的真正開始,這場戰役極大地影響了中國,是中國在華東開辟的第二戰場,它不僅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而且改變了日本侵華的主攻方向,分散了日本在華北集重兵沿平漢路迅速南下的企圖,避免了中國軍隊被壓到東南沿海的厄運;并且這次會戰打出了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打出了中國浴火重生的民族希望等。
二 要有一顆善于思考的頭腦
教材只是為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和學習提供的一個載體,教師要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到教材中去,經過自己的創造,體現出自己的風格。
堅決反對照本宣科的做法,這不僅表明不負責任,更能顯示自己的不足和無能。拿起筆在書上畫幾道杠杠,然后走向教室登上講臺,讓學生像自己一樣在書上畫上一、二、三、四,這樣的課是八歲孩童都能做到的。
備課時,我特別重視思考。因為我知道每一歷史事件的背后絕對隱藏著道理,等待著你去發現、挖掘。舉個例子,在備課鴉片戰爭時,談到鴉片戰爭的失敗,教材中有這樣一句話:落后就要挨打。這幾個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對這句話我沒有忽略而過,而是不停地在反問,中國落后嗎?中國在哪些方面落后;中國窮嗎?中國的經濟總量是英國的五倍;中國兵少嗎?僅東南沿海四省的兵力就是英國的十多倍;中國不熟悉作戰環境嗎?那可是在自家門口打仗啊!但中國敗了,而且是被一支只有二萬余人千里迢迢勞師遠征的英軍打敗了。中國究竟落后于何處?思考后,我總結出中國的落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制度落后,當時的中國仍停留在封閉的封建農業框框之內,缺乏近代化的工業,沒有強大的工業制造能力。二是軍事技術落后,士兵手里拿的武器,仍是遠古時代的大刀和長矛,當然無法面對擁有近代化裝備的英軍。三是政治制度的落后,當時中國的一套封建官僚制度就如同八旬的老人,早已喪失了應有的青春活力。一大群老朽的政客,只知道拍馬逢迎,哪有國家民族的觀念?只知道中飽私囊,哪有開放的思想和敏銳的頭腦?只知道聲色犬馬,哪有放眼環球、認識世界的眼光?
只有讓思維的火光處處閃耀,才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苗。處處引導學生進入思維的王國,洞察歷史的真諦,這才是備課、上課的核心所在。
三 要重視語言的運用
大家知道語言是傳遞交流的工具,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事件的成功與否。為此,我在備課中對語言的重視絲毫不亞于對問題的分析與理解,努力做到語言簡練,使之富有美感和激情。比如,備到鴉片戰爭失敗時,我打了一個比方:“落后的清政府如同一個華麗而又高貴的瓷瓶,不堪一擊”。備到《資政新篇》時,我寫道:“《資政新篇》如同插在瓶里的花朵,雖然缺乏深厚的土壤,但也能散發出一絲芬芳”。通過這些打比方的語言,能很形象地把問題說明白,也能使學生容易接受。
用激情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情緒。如備戊戌變法時,我寫了一段導入語:“當時的中國正值多事之秋,中法戰爭的炮火剛剛沉寂,黃海上空又燃起甲午中日戰爭的煙火。《中法新約》的墨跡未干,日本的春帆樓上,中日《馬關條約》又簽訂了。多災多難的中國,誰能挽民生于倒懸?”這一段話,不僅能把戊戌變法的背景簡單的交代出來,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一種愛國的激情油然而生。
語言的運用雖不能刻意追求,但如果用得恰到好處,它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緒、加強對知識的記憶的作用。
備課不應是簡單的重復,而應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我從來沒有把備課當成負擔,而是當成一項娛樂,樂在其中,尋求感情的寄托、思想的共鳴、心靈的啟迪。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