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作為培養技能人才和產業工人的技工學校,進行創新素質教育成為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要求。科技和經濟發展,人才是最關鍵、最根本的因素。技工學校是適應技校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職業教育規律,以培養技校學生的操作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全面提高技校學生的綜合素養的主戰場。可見,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適應性對產業工人來講顯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一 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根本中的基本點,也是能否提高學生動手創新能力與社會適應性的基礎。教師們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廣泛掌握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要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在工作中用于探索創新;要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為“一體化”教師(即:能上理論課又能上實踐課)和“雙師型”教師(即:既有教師資格又有其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大綱、教學目的和任務,考慮課程性質及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實際水平,從學校環境、設備的具體條件出發,激發學生們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教師要樹立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的觀念,正確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讓他們在希望的鼓舞下自發的努力學習。同時要放棄教師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觀念,鼓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在教與學中倡導相互合作,使學生能獨立作出決定,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放棄對學生手把手式的教育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起來,除了聽取教師的傳授外,學會如何尋找工具以及找什么樣的合適工具去獵取為自己所需的知識,同時懂得如何分檢、合成、提取和加工信息。
二 課程設置要貼近社會,教師要適時對教材合理改進
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原則。技工學校應根據各專業特點,在教學目標上堅持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相結合;在教學內容上堅持應用性與超前性相結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精與博相結合、產與教相結合。合理的對課程進行設置,并在教學中指導教師對教材進行合理改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
三 注重第二課堂與校園文化建設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和多彩的校園文化,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多種謀生的技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們的體能和毅力,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在無形中提高學生們的適應性。
四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技工學校應結合各自特點,加強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學生們培養成經得起挫折,能自信、自立、自強,能團結合作、吃苦耐勞、艱苦奮斗,適應不斷發展的合格人才。從我國現實社會發展需要來看,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勞動力供需矛盾隨之愈加突出,就業競爭隨之加劇。要想在就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勞動者本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強化,能增大活力,充分發揮潛能,自創一片天地,對社會、對個人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