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中有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由于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提出的思想道德建設理念的側重點也各有不同。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果中,思想道德建設的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它們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不同時代不同國情相結合的成果,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變遷,展示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中思想道德教育理論的發展過程。
【關鍵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 思想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017-03
一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
1.毛澤東思想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毛澤東關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有:
第一,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的教育。毛澤東認為人才要學好哲學,從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實踐論》、《矛盾論》,到新中國成立后《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關于哲學問題的講話》,都是希望人才有正確的哲學思想和正確的思想方法。他明確地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切革命者都應該學習的科學?!?/p>
第二,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教育。毛澤東認為,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轉變,“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提倡讓人才樹立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世界觀,掌握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使人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基礎,是人才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
第三,無產階級思想道德品質的教育。毛澤東指出:“要造就一批人,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襟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睙o產階級的思想道德品質是人才德育的最高層次要求。
2.鄧小平理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正確的“三觀”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共產主義的思想、道德、精神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鄧小平同志提到:“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p>
第二,培育“四有”新人,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標。
培育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四有”社會主義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標。鄧小平指出:“我們提出要教育人民成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為‘四有’干部。‘四有’就是有理想、有思想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第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根本體現。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發揚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鄧小平指出:“必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就會被種種資本主義勢力所侵蝕腐化?!币驗椤皼]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江澤民講道:“必須認識到,如果只講物質利益,只講金錢,不講理想,不講道德,人們就會失去共同的奮斗目標,失去行為的正確規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是“三個代表”思想的本質要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內容。江澤民同志從正確認識和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的高度,多視角地闡述了加強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的重大意義。
第一,“不斷提高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勞動群眾以及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首要任務?!?/p>
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價值目標。人的行為受思想的支配,這就意味著人的思想道德覺悟能夠對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必須是思想道德素質高尚的人,是先進社會生產力的代表者。
第二,“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是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基本內涵?!?/p>
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思想道德決定著整個文化的社會性質,統率著整個文化的發展方向,因此,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第三,“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是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p>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為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巨大能動作用,尊重人民、關心人民、愛護人民、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與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吻合的。
4.科學發展觀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符合人的成長規律,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第二,社會的全面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全面發展理論要求道德教育的設計應體現系統綜合的整體性。
第三,可持續協調發展。協調發展理論要求道德教育的內容應體現多元一體的時代性,可持續發展理論要求道德教育的途徑應體現貼近生活的實踐性,道德教育的管理應體現齊抓共管的延續性。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要求我們把道德教育放在人、社會、自然這個更廣闊的背景上去認識,要求我們用系統的思維對德育現代化作綜合的、動態的思考和改革,探索新時期具有中國特色并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德育一體化的新路子。
二 各理論成果中思想道德教育的聯系與區別
1.各理論成果中思想道德教育的聯系
第一,共同的理論來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各時期的理論成果,其理論都來源于馬克思主義。以此為指導,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解決中國不同時期的思想道德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中國實踐的、民族的、時代的特色。
第二,共同的教育目標。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各時期的理論成果,都以實現共產主義道德思想為目標,思想道德建設則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思想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第三,共同的終極追求。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各時期的理論成果,要求人在多方面都要得到發展,即以人為本,堅持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并重視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把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統一起來,把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統一起來,最終實現人類大同,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2.各理論成果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區別
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p>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具體化的過程,又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過程,還是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的過程,最終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化的過程,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的結晶則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恩格斯曾說:“每個學說都有其出現的世紀?!庇捎谒幍谋尘安煌?,他們提出的思想道德建設的理念側重點也各有不同。
第一,毛澤東思想中,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基本一致。毛澤東所處的年代是武裝奪取政權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的生存權為前提,因此,中國共產黨要想取得革命成功,于是,他便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依靠人民群眾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必須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革命力量,全民參戰,教育的目的是為政治或戰爭服務,培養革命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因此那時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出現了政治化的現象。此時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并長期以來使用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名詞。這與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有密切的關系。
第二,鄧小平理論中,思想道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逐漸分開,并且把思想道德作為人才的培養標準之一。在改革開放的和平年代,鄧小平認為:“人和社會的進步,不能靠空談人的價值和人道主義來解決,只能靠積極地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來解決。”因此,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與如何培養適應及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才,成為了首要任務。
鄧小平理論關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中,將培養“四有”新人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直接目標,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和社會主義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奮斗方向。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贈予《輔導員》雜志的題詞中,將培養對象的標準演化為“有理想、有思想道德、有知識、有體力”,最終完善成為“有理想、有思想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同時開始有了“素質教育”的提法,此時的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應的,涵義比較單一。
第三,江澤民對思想道德建設的新貢獻。江澤民把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相結合,同時強調通過思想道德的自律性來規范人、約束人。江澤民在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戰略地位、思想道德建設的標準等方面的思想,發展了鄧小平思想道德建設思想,更具有時代性、創新性。
首先,要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新體系。按照“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的總體要求,江澤民同志提出:“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p>
其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既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凸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也十分關注思想道德教育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的重要性,突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
再次,樹立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思想道德目標從整體上規范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和要求。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里明確指出:“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提倡共產主義思想道德,同時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鼓勵一切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p>
第四,科學發展觀中思想道德教育強調提高人的主體性。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的不斷豐富,世界上逐漸形成了增長不等于發展、經濟發展不等于社會進步、注重人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等共識。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向前推進,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兩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動搖,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凹訌娎硐胄拍罱逃偷赖陆逃瑢⒌掠袡C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加強學生世情、國情和社情教育;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提高我國教育質量的緊迫任務?!鼻袑嵓訌姾透倪M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會在變革,德育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謀求長遠的發展。
三 中國思想道德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
在經濟飛速發展和網絡迅速普及的今天,“瘦肉精”、“毒奶粉”、“彩色饅頭”等食品安全問題,網絡發布黃色信息、暴力信息、反動言論等事件證明,社會的誠信缺失、道德的滑坡已有些嚴重,我們一定要注重社會轉型時期道德文化建設體系的研究。為造就開放社會中能夠自學自強自律的思想道德主體,而將受教育者置身于開放的教育情境和過程之中。在與外部環境的相互開放中,要不斷實現自己的發展和更新,同時發揮對文化的選擇、引導、創造功能,從而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教育體系。筆者認為,中國思想道德教育的未來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
1.在內容上,我們的思想道德培養要實現民族化、現代化、科學化、實踐化的統一
21世紀,網絡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中國思想道德教育要按照中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目標和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規律,把發揚中華民族優良思想道德傳統與借鑒世界先進文明成果結合起來,用科學的思想和手段,以受教育者的實踐為檢驗、評價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根本標準,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2.在方式上,我們要在灌輸的基礎上,使用人文與科學手段并用的方法,注重人的主體性體現
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發揮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促進思想道德主體的自我形成、自我發展。同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等現代信息科學技術以及心理測驗與咨詢等現代心理科學技術,積極開發這些科技手段為道德教育服務,發揮其在培養現代意識和主體人格上的長處,并與人文教育方式有機結合,提高育人實效。
3.在目標上,我們要向著以理解為目的、綜合性的終身道德教育的方向邁進
“生活所蘊含的意義和價值在人體驗著并理解生活的過程中被人所思考與領悟,此時道德在人對生活的理解中逐漸明晰起來,也正是通過人的理解才有著人對道德生活的實踐?!睋Q言之,終身教育并不是一個教育體系,而是建立一個體系全面的組織所根據的原則,這個原則又是貫穿在這個體系每個部分的發展過程之中的。
參考文獻
[1]毛澤東著作選讀(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鄧小平文選(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宣傳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3
[4]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6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Z],2004.02.26
[6]江澤民.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7]羅元.科學發展觀視野中的道德教育[J].廣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
[8]檀傳寶.道德教育的邊界—道德教育與相關概念的關系[J].中國德育,2006
[9]朱永新、任蘇民.中國道德教育發展趨勢與體系創新[J].教育研究,2000
[10]彭紅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廣州大學,2008
[11]夏偉東.中國共產黨思想道德建設史略[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