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職業環境的急速變化,迫切要求中職學校做好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本文從轉變觀念、加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體系、實施途徑和方法、加強中職校生涯教育的管理等方面闡述了中職學校如何做好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關鍵詞】中職生 職業生涯規劃 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195-02
當代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更替頻繁,行業興衰也在不斷變化之中。在這種形勢下,中職生不能只以畢業后找到一份工作就滿足了,而更應立足于整個人生來思考、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把自己與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因此,對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勢在必行。
從2010年開始,職業中學都有了職業生涯規劃教材,我們必須扎實抓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學生入學開始就結合興趣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與生涯設計,幫助其樹立職業理想,扭轉無事生非的惡習。生涯規劃教育要求與市場與社會緊密結合,加強職業教育和指導方面的工作,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逐步確立符合社會現實的職業期待。
一 加強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
在英國和美國,要當一名稱職的職業生涯規劃師需要具有研究生學歷,一般人員也要大學畢業,并且還需經過1~2年的培訓,通過相關考試后,才能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美國1982年就制定了職業生涯設計人員的能力要求,并于1999年作過修改,個人如果想成為專業職業生涯規劃人員,必須具備職業發展理論、個人和群體指導技能、個人和群體評估、信息、項目管理和實施、咨詢、特殊群體、監督、道德和法律問題、研究與評價等十個方面的能力。而我國生涯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素質薄弱,應參照國外對職業生涯規劃人員的要求,根據我國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制訂職業生涯規劃人員從業標準。
國內高校對生涯規劃和職業指導方面的老師的培養主要在心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下,然而,在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有限,遠遠滿足不了各級學校對此的需求,這就需要學校充分挖掘本校教師資源,以便做好職業指導工作。本校教師資源主要在班主任、政治老師、德育課老師和其他授課老師尋找,一方面,中職校應投入培訓經費,開展包括理論學習指導、組織參觀、課題研究、對外交流、觀摩學習等專兼結合的培訓活動,從社會需要和學生需要出發,讓他們掌握生涯教育所需的相關知識、指導技能,了解社會就業狀況和畢業生的需求,以提高全體教師的生涯教育意識,提高生涯教育水平、管理組織能力和生涯規劃的方案技巧,學成后回校把生涯教育與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教育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面,中職校應鼓勵教師進一步提升相關專業學歷,如可進行在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專業、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學習。
另外,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職業咨詢師、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通過證書的獲得提升專業素養,并保證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能不斷提升生涯教育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二 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指導體系
1.明確生涯教育與指導的目標
目標是行動指南。中職校生涯教育目標必須具備科學性、合理性、適宜性和個性化特征,考慮到中職生群體對能力、價值等的特殊需要,目標可設為:(1)知識目標,掌握分析專業、行業、生涯設計和學習及自我分析的知識與技巧;(2)能力目標,學會調查和實踐、設計生涯、自省、處理挫折的能力;(3)態度目標,引導中職生形成自我的職業價值觀念和理想。此目標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開發自己,幫助其成長為有能力、有素質的實用型人才,為生涯成功奠定基礎。
2.完善生涯教育的內容體系
根據指導目標構建課程的內容體系,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1)通過職業測評體系和自我評估,引導中職生對自我興趣、人格和能力等方面的認知。(2)指導中職生進行社會調查、小組討論、情境案例分析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性和主動性的環境評價和職業探索活動。(3)在指導中職生進行自我認知和環境認知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確定目標做出決策,引導中職生進行生涯規劃評估和反饋。
三 采用多種實施途徑和方法
中職校生涯教育應針對具體內容、對象選擇適宜的實施途徑,并做到實施途徑多樣化、方法多樣化,以提高教育效果,主要可通過課程、專題講座、報告會、學科教學滲透、生涯咨詢、實踐體驗活動和同伴分享互助等活動展開。課程可以系統講授知識,輔助以讀物、聲像資料、心理輔導等形式展開;專題報告具有針對性;教學滲透可以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涯咨詢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涯規劃中的問題;實踐體驗能幫助學生認識職業世界、認識自我、形成科學的職業觀;同伴互助分享有助于營造激勵氛圍,相互監督規劃的執行。
參考我國心理咨詢專家沈之菲所列的方法,結合中職教育實際,講授法、認知法、操作法、集體討論法、角色扮演法、行為改變法等比較。講授有關生涯規劃的知識;認知法通過閱讀和講故事、多媒體教學、參觀訪問等活動來觸發學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維;操作法通過游戲、勞動、測驗、講演、繪畫等活動達到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最后達到教育的目的;集體討論通過專題討論、辯論、腦力激蕩、意見箱等集思廣益,促進問題解決。在教學中,需特別注意緊扣主題,觀察學生的感觸和反應,避免偏離教學目的,影響生涯規劃教育的進展。
四 加強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的管理
加強中職校生涯教育的管理涉及組織形式和教育評價兩方面的內容。針對目前中職校生涯教育中的問題,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設立以就業指導為中心的職能部門,由1名校長分管負責,設1名主任,視學校規模大小,配置若干名專職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同時以學生處、教務處、專業科、就業指導中心齊抓共管,形成教學線(教務處—專業科—授課老師)和學管線(學生處、學生會、班委會),上下分工協調統一,形成全方位的生涯教育體系。中職校生涯教育機構的職能應包括研究理論,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案;制訂本校實施計劃;組織有關人員具體實施各項活動;收集分析和提供適合本校學生的就業市場信息;學生接待、問題咨詢等工作;職業測驗、心理輔導;組織供需見面會;檢查并評價本校生涯教育工作等。
同時,中職校必須完善生涯教育教學的評估,用它來調節、改善和提高教學活動。孫天祥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讀本》中提到可以從評價內容、評價重點、評價方式三方面展開。評價內容可以從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實際形成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兩大方面進行評估;評價重點可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體驗;評價方式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將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綜合考慮,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及師生訪談等方式進行,使生涯教育評估形成全程化、手段多樣化、內容全面化、主體多元化的評估體系。
總之,中職校開展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以學校為中心,整合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力量,齊心協力,才能保證生涯教育高效率、高效益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楊金士、潘家俊.以就業為導向對職業教育來說意味著什么[J].教育發展研究,2005(1)
[2]貫生欣、馬克#8226;波普.美國的生涯指導員培訓[J].現代技能開發,2000(6)
[3]孫天祥.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
[4]沈之菲.生涯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黃饒宇.中等職業學校職業生涯教育實施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