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三(1900~1954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我軍后勤工作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楊立三長期參與和領導我軍后勤建設事業,為我軍作戰和建設創造了必需的物質基礎,并促進了后勤系統的革命化、正規化建設的發展,形成了豐富的軍事后勤思想。
一 建立統一的后勤組織和領導體制
楊立三認為,后勤工作正規化的主要內容是建立集中統一的制度。制度就是將工作管制在一定限度內,使后勤諸部門都有一套完整的規定與辦法。在革命戰爭時期,雖然建立全軍統一的后勤組織與領導體制不可能實現,但是在各個戰略區域內,建立相對統一的后勤組織和領導體制則是可以實現的,且隨著革命戰爭的不斷勝利,解放區的逐步擴大和聯合,相鄰幾個區域的統一及至全軍的統一也會逐步實現。
楊立三主張建立健全后勤組織和領導體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楊立三參與和領導下,成立了紅軍后勤系統和保障部隊,奠定了人民軍隊后勤工作的基礎。抗日戰爭時期,他強調后勤系統在指揮與執行上的統一與獨立。1940年底,在談到后勤部門與司政機關的關系時,他指出:各級后勤勤務部門,雖受同級軍政首長的指揮監督,但在一定的工作職權內,則有其獨立機斷行事之權。在后勤機構建設中,要求不斷健全后勤部本身組織,加強領導。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統一的后勤領導體制成為迫切的需要。楊立三則主張建立統一的財政收支體制。1946年10月,他指出:晉冀魯豫邊區在財政問題上,主要仍是集中統一,各區只在一定范圍內機動。1947年10月,他電告華北財辦主任董必武,建議必須實行財政集中統一。他建議華北財辦應該將財政支配全權拿在自己手里,再不能各自為政。1948年春,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戰爭規模的擴大,楊立三認為,必須建立統一的固定性的各級后勤組織,來擔負全部支前任務。1948年底,楊立三在供給、兵站會議上的講話中再次談到集中統一的問題:大規模戰爭要求統一、集中,消除地區觀念;有計劃、有系統地組織大規模的后勤體系,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補給區;一切制度、供給標準、工作布置、裝備樣式,都要有統一的規章。
新中國成立后,楊立三開始規劃全軍后勤工作的統一問題。1950年,楊立三指出,多年來我們都是區域補給制,總后勤部從成立時起只參與各區之間的主要物資之調劑。今年全國財政經濟開始統一,全軍的后勤業務也有了開始集中統一之可能。
1952年11月,楊立三在給后勤部干部業務學習中指出:我們既然知道現代的軍隊供應任務龐大而復雜,不可能由各部門各地區分散計劃,我們就應該嚴格遵守由軍隊最高后勤機關統一供應的原則。統一的供應計劃完全是經過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審查批準的。在統一的供應計劃下,各個供應勤務部門再具體地計劃本身業務。
二 建立各項規章制度
在1940年12月的后勤工作會議上,楊立三指出:“各項制度未確實建立,工作上表現混亂,各自為政,不統一。”楊立三認為,集中統一是通過制度來實現的,制度是集中統一的具體內容。他長期致力于各后勤專業領域的各項制度建設,如建立供給預算制度、決算制度、審計制度、供給包干制度、報銷制度等。解放戰爭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多支部隊匯集一起作戰,1948年6月,楊立三再三強調,在制訂各項制度的同時,制度標準必須統一,你一套我一套,你高我低,會影響部隊情緒和團結。
各項制度建立后,還要遵守制度、貫徹執行制度。在各項制度的執行上,楊立三主張局部和個人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他認為,一切制度都是從大多數眾人利益、整個利益、長遠利益以及人民負擔、軍需生產供應上的實際可能與一般的需要而規定的。因此,不能因某種制度不適合個人而不執行,應該犧牲個人或少數來執行制度。針對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混亂以及已有制度未能堅決地貫徹執行的現象,楊立三指出,要實行嚴格制訂和執行各項制度,通過制度實行科學的指揮和管理。楊立三還身體力行地帶頭遵守制度,如1950年7月,單位為照顧楊立三的健康,給他送了一些水果、點心都被他堅決拒絕了。他在寫給秘書的信中指出:“超制度就是違法。”
三 大力開展后勤專業技術教育,培養各類后勤人才
楊立三指出:要提高干部的能力,必須加強業務學習,精通業務。這是每個后勤工作者不能規避的責任,因此,每個同志都應虛心學習,掌握科學技術,以便提高及培養大批的有能力的后勤工作者。學習的途徑有:一是加強在職學習;二是建立各類學校,進行正規化的學校教育。楊立三十分強調后勤專業教育的正規化建設,他積極創辦各類軍需、財務、衛生、軍械等學校,使各類專業勤務教育走向正規化。
新中國成立后,楊立三更是系統地籌劃了后勤教育訓練問題。1950年2月,楊立三在中南軍區后勤會議上指出:要做好工作,必須加強學習。在學習的內容上,一是我軍過去的后勤工作經驗;二是學習蘇聯的后勤經驗。此外,他還強調:不斷研究敵人的戰術和供應情況,因為戰爭的方法將是不斷變化的,不注意敵人的發展情況就會使我們無所預見,無法及時決定對策。同年10月,楊立三在全軍后勤部長會議上的講話中,將培養干部列為后勤工作的三大任務之一,指出老干部的提高、新干部的訓練,是我們今后工作建設的重要一環。不解決干部問題而奢談正規化現代化的后勤工作,是達不到任何實際成果的。
1952年9月,楊立三在全軍后勤教育會議上,將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擴大。一是文化學習,二是馬列主義學習,三是后勤業務學習。其目標是把后勤干部教育成有高度軍事素養、專業技能,在政治上對祖國、人民無限忠誠的,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的、有才能的干部,使他們能夠保證后勤在極短的時間內,依據現代化戰爭的要求,進行今后的改造與建設工作,鞏固國防。
四 提出“建設正規的現代化的國防后勤工作”的和平時期后勤建設指導方針
新中國成立后,我軍由戰時狀態轉入和平建設時期。軍隊后勤建設也由保障革命戰爭勝利為主轉到保障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主。楊立三適時提出了我軍后勤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成為建國初期我軍后勤建設指導方針。
1949年9月,楊立三在華北軍區后勤部黨委擴大會議上指出,今后后勤工作的總方針是建設正規的近代化的國防后勤工作及繼續支援前線,轉變戰時的后勤工作為平時的后勤工作。結束不正規的游擊主義工作方法與作風,建立正規的制度、科學的工作方法,一切從長期著手。1950年1月,楊立三在首屆全軍財務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專門強調了后勤正規化的問題。同年2月,他在中南軍區后勤會議上指出,要使后勤工作正規化趕上軍隊正規化建設,就需要我們在各方面加強學習和轉變。一是思想上的轉變。主要是去掉舊思想,樹立集中統一思想、整體觀念和群眾觀念等。二是在組織上的轉變。過去沒有的組織要建立和過去分工不好的要重新劃分,不合理的組織要重新組織起來,使分工明確,責任明確。三是工作方式的轉變。工作要科學化,要更深入,我們要進行日常的細密工作,過去的工作方式已行不通了。
1950年4月,楊立三主持制訂《一九五O年全軍后勤工作大綱》,大綱規定,除保證一般供應與作戰供應外,另一個任務就是后勤正規化建設。隨著建國初期我軍裝備的現代化,楊立三開始將后勤工作的正規化和現代化統一思考和籌劃。1953年1月,他在《論后勤業務教育》一文中指出:現代化、正規化的后勤工作,完全不同于過去簡單的后勤,如果我們的工作仍停留在舊的階段,是不可能完成新的后勤任務的。因此,他進一步向后勤工作者發出號召:現在擺在我軍面前的是更加艱巨的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后勤工件的任務。這是黨給我們的光榮任務,我們要像過去一樣不屈不撓地完成它。
在楊立三的努力下,我軍后勤工作開始由戰爭時期的戰爭保障向和平時期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轉變,雖然由于朝鮮戰爭的爆發牽扯了后勤工作的一部分精力,但是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已開始起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的后勤正規化建設思想,對新世紀、新階段我軍后勤正規化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