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在當今社會,禮儀教育的地位不斷上升。然而,在我們的大學校園中,各種各樣的校園不文明現象卻比比皆是。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在這種背景之下高校文化呈多元化發展態勢,大學生個性特征也更加明顯,因此高校必須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而禮儀教育就尤為重要,因為校園禮儀是校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大學生 禮儀教育 重要性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044-02
禮儀是禮節和儀式的通稱,即日常生活中的人與隆重場合的參加者應注意的規范及表現形式,即出于對他人的尊重而對自己的克制和約束。大學生應是高學歷、高素質的一個社會群體,是國家知識財富的象征,正如有人所說:“一個國家的未來如何,從青年一代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我們通常會認為高學歷等于高素質,但是當今大學生的種種表現卻令人擔憂。
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不僅是一種存在形態、一種個性,而且還是一個多層面的群體。大學生形象就是大學內外、社會公眾對大學生的總體印象和客觀評價。當代大學生形象的核心要求就是應具有振興中華、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擁有廣博精深的學識;執著追求的事業心;對真、善、美不懈追求的人格美。知書達理,待人以禮,是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養。
一 加強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緊迫性
大學生禮儀包括課堂禮儀、交際禮儀、住宿禮儀、食堂禮儀等,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整體狀況還較樂觀,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校園中,很多青少年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不文明的現象時有發生。男女生非正常交往,在公共場合我行我素、“親密無間”;與他人交談時,滿嘴粗言穢語,讓人不堪入耳;在會場、課堂和教室等安靜的學習場合,不顧他人感受,大肆使用手機;守時觀念淡薄,上課遲到,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守信觀念淡薄,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更有一些大學生把無視校紀校規、行為不羈、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看作是有個性。大學生這種受教育沒教養,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人文質量,而且與我國建設富足文明的全面小康社會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二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1.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人際交往活動,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是大學生適應新生活環境的迫切需要,是從“依賴他人”發展成“獨立”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走向社會的迫切需要。
2.有利于提高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人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因為任何一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范環境中的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認為是“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他就會被該社會中的人視為“驚世駭俗”的“異端”,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社會就會以道德和輿論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
3.有利于強化大學生文明行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因為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普及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通過社交禮儀教育,讓大學生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學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通過社交禮儀教育,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禮儀修養,培養大學生應對酬答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讓文明之花在校園遍地開放。
三 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轉變教育思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禮儀教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禮儀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很多教師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禮儀的教育,因此,在加強高校禮儀教育之前,首先要轉變高校教育思想,改變教師以往對禮儀教育的認識,加強高校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還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教師進行禮儀知識的培訓,使高校教師成為懂禮儀、重禮儀的教師。
2.創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加強禮儀教育必須發揮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養、自我完善的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禮儀活動,在進行廣泛普及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引導,表揚先進,鼓勵后進,創造一個運用禮儀的良好校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經驗,使學生將學到的禮儀知識融入到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去,展示禮儀的魅力和大學生的風范。氛圍不但能使禮儀學習常態化,更能使運用禮儀常態化。在良好的氛圍中,遵守禮儀成為了校園的主流文化。遵守禮儀的行為被認可,違反禮儀的行為受鄙視。從而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逐步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3.開展普及性教育,實現高校禮儀教育全民化
很多高校都將大學生禮儀作為任選課,有的學校甚至不開設此課程。這是造成禮儀流失的一個主要原因。高校加強禮儀教育必須將其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將禮儀理論知識與基本行為規范教育列入學生教學計劃與專業大綱中,各類高校都應該提高認識,讓禮儀深入校園,讓禮儀潛移默化不斷深化,絕不流于形式主義。
四 結語
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的。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的重要途徑之一。禮儀體現細節,細節體現素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大學生應當從我做起、從校園禮儀做起,禮儀說的是細節,說的是小事,但這些又不是小事。禮儀的普及是一個從核心往外擴散的過程,應有一部分人先做起來,然后帶動大家。禮儀是文明傳承的依托。大學生作為未來的接班人,必須努力學習禮儀知識,這也是生態文明校園建設的要求,從而努力提高個人素養,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為祖國做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金正坤.社交禮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云牧心.社交與禮儀知識全集[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3]方其林.大學生禮儀[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
[4]趙昆.加強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J].中國農業教育,2006(01)
[5]林麗楠.實施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5(3)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