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析精英理論,并運用精英理論的積極部分,教育和影響學生黨員樹立人生奮斗過程的更高目標,闡明學生黨員在國家未來建設事業中的偉大使命和重要作用,強化學生黨員的黨性和責任意識,對豐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教育手段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關鍵詞】精英 成功 黨性 責任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045-02
一 精英和精英主義概述
精英主義興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于20世紀50年代引起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界的廣泛關注和研究,并于20世紀70年代達其巔峰。V#8226;帕累托與莫斯卡、米歇爾斯、拉斯維爾等人對精英主義的開創性探索,使精英理論成為社會科學的重要主題之一。
“精英”一詞的原意是“年收獲中的最佳部分”,其引申意為“經過挑選的合格者”。該理論的基本內涵,即精英是有別于大眾的少數被挑選出來的“精品”,它來源于大眾而又高于大眾。作為這一理論體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精英是指“每個人類活動領域中能力最強的人”。意大利學者帕累托首先在政治意義上使用了該詞并使之普遍化。
帕累托將“精英”區分為廣義的精英和狹義的精英。廣義的精英是指那些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里取得突出成績的冒尖人物,狹義的精英概念——統治精英或稱為政治精英,即執行政治或社會領導職能的一小部分人。帕累托認為,將廣義精英概念中的精英階級一分為二,“將直接或間接地在政府中居主導部分并構成執政的精英階級的人們區分開來,他們將構成統治精英,其余者為不執政的精英部分”,即非統治精英。由此,帕累托將民眾分為低等階層,即精英之外的階層;高級階層即精英階層兩個階層。而精英階層又可分為兩個部分:(1)統治精英或政治精英;(2)非統治精英。
二 精英理論簡析
1.精英理論的積極意義
第一,政治精英統治社會的必然性。帕累托在對精英作了廣義和狹義的區分之后,分析了狹義精英(統治精英或政治精英)對社會政治權力的壟斷,即政治精英統治的必然性。他認為,在任何社會,無論是傳統社會還是現代民主社會,都存在人數較少的統治精英,雖然他們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小,但卻掌握著社會絕大部分的稀缺資源和國家政治權力,同時也是經濟、軍事、學術、工業、宗教、文化、大眾傳媒和其他制度環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鍵人物,這一小部分人之所以能夠掌控稀缺資源、壟斷社會政治權力,部分是由于與之相應的非統治精英階層在統治能力上是不可信任的,他們沒有能力掌握政治權力,從而統治整個社會,因此只能對權力采取避而遠之的態度,并在政治上依附于統治精英。
除此之外,帕累托認為,政治精英統治必然性最主要的原因則是統治精英自身的“優越性”。統治精英的這種“優越性”首先體現在作為一個整體的統治精英階層,為了能夠有效地保持手中的權力來統治社會和維持社會穩定,就要不斷地從不執政的精英階層中吸收成員,同時不斷地淘汰不合格的統治者,也就是把統治階層中已經算不上精英的成員清除出去。經歷了這樣的精英循環,整個統治精英階層的能力、才干的平均值才有高于非統治精英階層,從而在社會統治中發揮無以替代的作用,這就使得政治精英的統治成為一種必然。統治精英自身的“優越性”還反映在作為統治精英階層一員的精英人物身上,在分析精英人物在社會統治中所具有的優越性時,帕累托提出了“高度”和“素質”的概念。所謂“高度”是指某種可以客觀判斷的成功標志,如職位、得分、盈利等;而“素質”則指個人才智或涵養。他認為,作為統治精英階層一員的精英人物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可以看出,帕累托眼中的政治精英人物首先必須是社會精英,而且是同時具備“高度”和“素質”的更高層次的社會精英,他們要具有政客所要求的特殊才干,具有社會統治所必需的、敏銳的思路和宏大的視角,正因為具有這些特點或優越性,從而決定了他們在社會統治方面具有普通大眾所沒有的非凡才能,因此必然在社會統治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講,政治精英的統治也成了一種必然。
第二,政黨政治需要政治精英和推動精英流動。一般認為,精英主義強調精英集團的組織性和內聚力,并認為這是他們得以獲取和維護政治統治的關鍵。新精英主義認為,精英主義研究的重點應該是:精英決策、精英統治的合法性問題。眾所周知,現代政治是政黨政治,政黨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阿爾蒙德那里,政黨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選擇政治精英和推動精英流動。他認為,“政黨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它在選擇最高領導人時所起的作用,此外則部分地取決于自己錄用的滲透性。”假如把精英主義和現代政治中的政治意志、政黨制度、社會結構分化、社會動員和參與、政治制度化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廣開流動渠道,擴大政治錄用,或許能夠推動社會政治朝著更現代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2.精英理論的消極意義
當然,我們同時還必須認識到,精英主義的反民主性、保守性及其歷史觀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和精英創造歷史的態度是必須加以摒棄的。
三 精英理論在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教育中的理論意義
精英理論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執政黨建設中仍有其獨特重要的意義,精英理論雖是意大利等國學者所提出的,但對于我們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來說,仍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但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全黨同志的共同努力。大學生黨員是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是未來中國發展的中流砥柱,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中國的未來,從精英理論中的高度和素質來說,都必須成為精英階層中的一員,而且還要精益求精,并長期保持先進和優秀,使精英們流通,使國家可持續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和諧美滿。這樣一來,大學生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和水平程度,便顯得非常關鍵和重要。大學生,特別是大學生共產黨員,肩負著更好地建設和發展及保護好國家的重任。中共中央、國務院也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進行各種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堅定信念,追求更高目標,成為國家建設的精兵強將,不辱使命。
1.黨性與精英理論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領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這也是我們黨所固有的明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特性。黨性強弱是衡量黨員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黨性高低判斷的標準有以理論水平、信仰、做人宗旨、紀律、群眾基礎、作風等六條。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共產黨員黨性的根本要求,是我黨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胡錦濤同志提出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目的是使我國和我黨能把握發展的科學規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國家繁榮昌盛,共產黨長期執政,永葆活力。廣義的精英,是那些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里取得突出成績的冒尖人物,在大學生活動領域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佼佼者,便是精英。又紅又專,做人、做事和做學問都是最佳的,才是真正的大學生精英。品德和專業均突出的大學生黨員,才是中國未來的棟梁。只有成為某個領域的精英,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才會更好地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追求,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2.成功與精英理論
大學生經過高考的“獨木橋”而來,帶著眾多親人的囑托和希望而來,于國、于家、于己,都肩負著許多使命和追求,每一個人都不想渾渾噩噩地度過大學四年,都想學有所成,以便更好地干一番事業。成功就是一個人達到自己正當的目的,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功是人的愿望、本能和職責,是一個人一生的追求。每個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學業、工作、事業做好,所以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成功是人們的共同意識,只是由于環境與自身文化水平的差異,有些人的成功意識強一些,有些人的成功意識弱一些。從一定程度來說,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在于意識的強弱。也只有強化自己要成功的意識,并堅持不懈,才能最終成為某個領域的冒尖人物,即精英。
3.學生黨員的使命和責任
大學生黨員是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是未來中國發展的中流砥柱,肩負著更好地建設和發展及保護好國家的重任。目前,還有不少大學生忽視思想政治素質,不了解歷史,也很少關心國家的政治現狀和面臨的未來,不留意社會當前的關注熱點,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生活,只顧自我追求和感受。部分人也不去想自己的未來,只顧當前的享樂,青年精英們迷失了方向,所以,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因此,鼓勵大量的優秀大學生入黨,并培養成為執政黨的優秀接班人,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責任。責任,是你的行為關系到他人的利益,事情的結果不論好壞,你都要承擔。責任感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是今后對社會、對家庭的價值體現。一個國家的國民有了責任感,這個國家才能強大。
四 精英理論在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教育中的實踐意義
依照理論意義,筆者假設一位有志成功的大學生,首先必須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人,今后才可能實現他對家庭和對國家的價值體現,然后從思想上入黨,向黨組織靠攏,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最先進的組織,最多精英的集合體。在這個過程中,需強化他的黨員意識,強化成功的意識,努力成為一名在某一領域品德和專業都先進的精英。在精英聚集的氛圍里虛心學習,講求奉獻,講求合作和團隊精神,關心國家和社稷安危,關注民生和民眾疾苦,真正成為優秀的共產黨員,成為國家的棟梁和統治精英,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做出應有的貢獻。
1.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精英團隊的集合體。在眾多精英的互相學習、良性競爭中會促進團隊整體實力和凝聚力的較大提升。需建立可行的強化黨員意識機制,如科學的黨員學習制度、監督制度、考評制度和獎懲制度等,來保證黨支部成員的上進和追求,強化黨性修養,真正對周圍黨員產生良性影響。
2.先進黨員和精英團隊的表率作用是關鍵
通過典型示范,事跡報告會、觀看錄像等方式,發掘和宣傳學生黨員和社會黨員的優秀典型,營造“學先進、趕先進、爭先進”的良好氛圍。要做好表率,保持思想上的先進性,強化黨員的責任意識。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黨員應當具備的條件、素質;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先進執政黨的黨員;意識到一個黨員對黨和國家應盡的義務和應承擔的責任;意識到一個黨員的作用和形象對黨和人民及社會的影響。一個黨員只有明確其基本要求以及所承擔的歷史使命,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才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小龍.帕累托的精英理論評析[J].理論觀察,2007.5
[2]溫龍.精英理論概論[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4
[3]張榮臣、李聚山.新世紀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手冊[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4]劉川生.中國共產黨建設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拿破侖#8226;希爾. 成功學全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7]楊桂紅.培養孩子責任感的66個方法[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