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紅學研究者們都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過林黛玉,并各有收獲。本文從“原型”角度追溯了林黛玉的前身及其性格缺點、寶黛之間的愛情,并得出黛玉結局的悲劇性結論。
【關鍵詞】林黛玉 絳珠仙草 寶玉 悲劇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090-01
《紅樓夢》作為我國四大文學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塑造了眾多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其中美麗、柔弱、多愁善感、才華橫溢、孤高自許的林黛玉自然是這部悲劇的第一女主角,她的藝術形象在諸多方面也是具有悲劇性的。
一 林黛玉的前身絳珠仙草
書中首先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神話故事。一株絳珠仙草,時有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潤,乃脫去草木之胎,修成女體。后因神瑛侍者下凡造歷幻緣,乃決意隨同下世為人,用一生所有淚水報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這絳珠仙草和神瑛侍者正是林黛玉和賈寶玉。也正是這段前緣,二人初見時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的感覺,賈寶玉也覺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而在這“遠別重逢”的見面后,寶玉則發狂,使性子,黛玉因他摔玉而哭,可謂是“悲從中來,不可斷絕”。這是寶黛二人相見后林黛玉的第一次哭,從此也揭開了她“還淚一生”的悲劇帷幕,同時也預示了黛玉無法逃脫的悲劇結局。
二 林黛玉的性格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可見人的一生是喜是悲與他的性格有著重要關系。不良性格會讓人受盡挫折,甚至在關鍵時刻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造成悲劇性的結局。林黛玉雖然有著令人欣羨的容貌與才情,但正是由于她的一些“不良性格”,讓她飽受精神折磨,甚至輸掉了愛情丟掉了生命,終于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結局。
1.自卑
林黛玉在母親病逝后,被外祖母接到了京城榮國府。從到外祖母家的那一刻起,她便“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敢讓別人恥笑了去”。因為她曾“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而自己如今寄人籬下,不是“正經主子”,因而要顯得格外小心在意,唯恐讓別人說她一點的不懂事。她的過分小心,正是由于這種自卑感在作祟。即使后來待的時間久了,她也仍然謹小慎微,敏感多慮。它就像一根繃得緊緊的弦,安在仿猶如驚弓之鳥的林黛玉身上,不管外界環境如何,只要稍微有所觸動,就會產生強烈的反饋,恰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例如在第七回中,周瑞家替薛姨媽給幾位姑娘送宮花。本來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貴賤,卻恰巧最后給了黛玉。這便“惹惱”了這位林姑娘,這實際上又是黛玉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她覺得她無父無母的寄人籬下,不如那些姑娘們的家室好門第高,才會這樣被人忽略,甚至一個下人都這樣的對待她。倘若只是單送黛玉一人的,她便不會這樣惱怒,肯定高興的拿著花去找寶玉了,她要讓大家知道她在這個家是有地位的。其實,對林黛玉來說,自尊與自卑原不過是一對孿生姐妹。可是她卻要時時刻刻地在人前極力維護她的自尊,是為了用自尊掩飾她內心的自卑。
2.自戀
自戀一詞源于古希臘神話中的那喀索斯,他愛上了倒映在水面上的自己,難以自拔,最終墜入“愛河”——淹死在水里。黛玉在小說中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孤芳自賞”,幾乎貫穿于所有關于她的情節之中,也而成為她人生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她常以自己的美麗和多才為資本,眼里容不得他人。如書中第五回有這樣的一段文字:“不想如今忽來了個薛寶釵,年雖不大許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人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喜歡與寶釵處頑,因此黛玉便有抑郁不平之意。”還有第十八回元妃省親時,黛玉想壓倒眾人大展詩才。第三十七回,大觀園詩社活動時,提筆一揮的突出表現,都顯示出了她的爭強好勝,具有極強的表現欲。這種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得到別人贊美,甚至孤芳自賞,正是她自戀情節的外在表現。
3.叛逆性
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而黛玉偏偏就不是這樣的女子。她的學識、才情在賈府中可謂首屈一指,就連小廝興兒都知道她有“一肚子的文章”。而每每寶釵和她宣傳封建婦德時,她總是不會接受,黛玉的叛逆取得了勝利。另外,她對寶玉的情不自禁也是具有叛逆性的。在那個封建年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是絕不被允許的。對于聲勢顯赫的賈府中最寶貝的寶玉的婚姻更要考慮是否門當戶對,是否對家族的利益有幫助,因此那些封建家長們并沒有把黛玉考慮在內。就算是這樣,黛玉對寶玉的感情也從未動搖。她不管是否真的有“金玉良緣”,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始終對寶玉一心一意,甚至為愛投入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死來反抗封建的婚姻制度。再有,人人都勸寶玉好好讀書,走“仕途經濟”,只有黛玉一人了解他支持他,她蔑視封建禮教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從不說那些“混賬話”,所以“寶玉深敬黛玉”。她可以和寶玉一起看《西廂記》《牡丹亭》這樣的“移人心性”的“雜書”,甚至在酒筵上,她還把書中的“淫詞艷曲”引為酒令。
三 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愛情以失敗告終,絳珠仙草淚盡而逝
寶黛的愛情始終是《紅樓夢》的一條主線,而他們至死不渝的愛情也是造成黛玉悲劇結局的重要因素。因為她“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因為她既沒有金玉緣也沒有金麒麟;因為她既沒有薛家那樣財大氣粗的家庭作后盾,也沒有史湘云那樣有顯赫官職的叔叔作背景;因為即使對她疼愛有加的老太太也反對她嫁給寶玉;因為元妃的宮中賜物也表明了宮中娘娘對自己弟弟婚姻的立場是傾向于寶釵的;因為她的叛逆思想是沒有辦法與封建勢力相融合的。這一切的一切,讓黛玉這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子又怎么能夠應付得來呢?她自由的愛情被重重地壓在了封建大山之下,在這艱難的現實處境中,即使奮力抗爭最終也只能是一個悲劇。她用一生的眼淚演繹了她不平凡的一生,用一生的眼淚報答了她的恩人,最終淚盡而逝。我想這也是黛玉悲劇性的社會因素吧!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