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和家庭的和諧教育是整體成功辦學的重要條件之一。”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家訪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校聯系家庭,了解家長,指導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家訪工作可以架起班主任和學生及家長之間的心靈橋梁,使之相互理解、溝通、信任。
【關鍵詞】家訪 溝通 反饋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128-01
一 充分的準備是良好溝通的保障
家訪前老師應該較全面客觀地了解對學生在學校的各方面情況,包括學生的成績、愛好、優點、缺點與不足,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家長在哪些方面配合等。對學生在學校、年級、班級中所處的位置進行正確的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做到心中有學生。
準備就緒后,教師要先與家長預約,并且,家訪一定要讓該學生知道,不然學生會認為你做家訪是去告狀、或有目的可求,會失去學生的信任,也會減弱家訪的效果。寒假對學生朱××進行家訪時,我提前一天通過電話進行了聯系,確定了時間。接著,又對這一位學生一學期的有關表現進行了梳理,覺得這個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快,且興趣廣泛,成績也很優異,管理能力很強,但是不夠虛心,容易驕傲自滿,失敗承受能力弱,不夠堅強。我在與其家長交談時,引起了共鳴。
二 藝術交談,肯定優點,坦言問題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一座橋梁,三者的真誠談心,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有利于交換意見與方法,達成共識,切實有效地實現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老師親自上門家訪,讓學生和家長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是對學生的激勵,也是對家長的觸動,因此,容易在教育中形成一股合力,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想達到良好的家訪效果,老師的談話技巧很重要。
家訪要講究談話藝術,避免“告狀式”家訪。家訪“告狀”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不滿,對教師家訪產生畏懼心理。多次家訪“告狀”還會使家長產生厭煩情緒和逆反心理。所以,家訪時不要急于“告狀”,應當先肯定孩子在校取得哪些進步,有哪些優點。然后,教師再適時誠懇地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希望獲得家長的配合。這樣,家長比較容易接受,孩子也會消除恐懼心理,愿意改正缺點,增強進步的信心。人都有得到別人尊重和贊美的渴望心理。對于問題學生及家長而言,他們對于肯定和贊賞的渴望程度要比其他學生和家長更加強烈。
面對問題學生的家長,我一般主張采用“先揚后抑”的方法:在寒假家訪的對象中,我班的吳××同學就是一個問題學生。剛開始,我跟他母親匯報了該生在學校里的良好表現:講衛生、能積極地參加班級各種活動、集體榮譽感強等。他母親聽了這些良好的表現也很欣慰。接著,我又坦誠地指出了該生的缺點:脾氣急躁,動輒就會和同學鬧矛盾,學習成績差,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較懶散,學習態度也有待改正。后來,我從他母親的談話中了解到吳××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很重視。他的母親開了一間服裝店,平時沒有時間管教孩子。他的父親天天沉迷于電腦游戲,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也從不過問。平時,這個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管教,而爺爺奶奶又很寵愛他,對孩子聽之任之。這樣的家庭環境導致了他脾氣急躁,不愛學習,成績自然就差了。我和他的父母談論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提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父母表示今后會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關心孩子,教育孩子。
三 做好家訪記錄,及時反饋
家訪的目的是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學生情況,共同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及時詳盡地寫出家訪記錄,把家訪的過程、家訪中與家長們達成的共識,家訪中的啟發及家訪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并根據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表現、行為表現,結合家訪中了解和掌握的資料,進行及時的分析和反饋,并對學生重新分析評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方法,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
家訪后要做到及時反饋,班主任可把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點滴進步,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隨時聯系并告知家長,家校共同配合進行教育、督促。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老師與家長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達到真正強化的效果。長期如此,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生胡××,十分調皮、上課說話、不交作業、不服從管理等,很多問題都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如何改變該生的現狀,教育好他呢?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其中有我去他家做家訪,也有每天與他父母接他時的溝通,還有平時和他父母的電話聯系等。在家訪中得知這個學生由于隔代教育,從小嬌生慣養,和周圍的人學了很多不良習氣。慢慢地我在家訪過程中和他父母逐漸達成了一致,在家和學校用逐步嚴格統一的標準要求他、督促他,并且把他的各種毛病歸結成為行為習慣、學習動力和生活自理等幾個大問題,要求父母抽出一部分時間首先從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方面嚴格要求他。經過大約半年的努力,這名學生改掉了很多壞毛病,這次寒假我又對該生進行了第二次家訪,用鼓勵的方法幫助其增加信心,提高學習興趣,提醒父母幫助他將以前落下的知識慢慢補上。這名學生也被我的真誠感動了,表示要好好學習,努力改正缺點。
總之,家訪是一門師生溝通的藝術,是一份教師對學生愛心的奉獻。溝通,從心開始。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于腳下的距離。家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是心與心的交流。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王伶利.新形勢下教師更應該家訪[J].現代企教,2007
[3]張富德.教師家訪的誤區及對策[J].寧夏教育,2008(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