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批語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更是學生認知自身作文水平的信息來源。好的作文批語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像“內容不具體”、“詳略安排不恰當”、“結構不緊湊”、“句子不通順”、“錯別字較多”、“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等這樣籠統的作文批語往往只會令學生感到單調、乏味,產生壓抑沉悶的心理,甚至怕寫作文或不寫作文的心理障礙,也不利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立。無數的事實證明,在作文批語中適當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兩“夸”批語,讓學生寓教于樂
“良藥苦口利于病”固然不錯,但在苦藥外面裹上一層糖衣,使人既感到甜口,又利于病又何樂而不為呢?兩夸批評就有這樣的效果。兩“夸”是指夸大和夸獎。
作家冰心曾講過這樣一件事:一位中學教師因為一名學生在作文中一連用了12個“十分”而給他打了120分。看起來滑稽可笑,可他卻讓學生在含笑中接受了批評,在興奮中記憶。這就是夸大批語的魅力。
在作文教學中采用夸獎,先揚后抑,學生也更易于接受。如在初一第一次作文教學中,我讓學生寫《這就是我》,有一個學生第一段是這樣寫的:“我叫張××,我的眉毛下面有眼睛,有一個尖尖的鼻子,有一張嘴……”我看完作文后,在批語中寫道:“小淘氣,你懂得對人物進行外貌描寫,很好,你長得也很有靈氣!可是你卻把自己寫成了一個千篇一律的機器人,仔細瞧瞧,你的名字和長相都有很獨特的地方啊!”學生看后趴在桌上偷笑,之后立即修改了作文,寫出了自己的個性:“我叫張××,媽媽說人定勝天,要我做一個能自己掌握命運的人,所以取了這個名字。我濃濃的眉毛下藏著一雙小眼睛,而且我有一個壞習慣,小眼睛老是眨個不停,‘鬼眨眼’因此而得名……”可見,學生對老師的評語內容記憶是非常深刻的,沒有厭惡,而是樂于接受和改正。
二 詼諧批語——教與學的潤滑油
詼諧經常給人一種親切、輕松、和平的感覺,它能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德國學者海因雷曼麥曾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對學生作文中經常出現的缺點和錯誤,老師要對其進行指正。但如果處理不當常會事倍功半,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批語中適當運用詼諧語言則不然,可以恰到好處地解決這個問題,并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如學生的作文中經常出現錯別字,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批語中這樣寫道:“你的作文構思新穎,內容豐富,只可惜任由錯別字橫行霸道。”學生看到批語后“撲哧”一笑,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批評,并改正了錯誤。顯然,貶義的批評不宜直露,若能充分發揮這種批語的潤滑性,你的批評定能使學生在笑過之后得到啟迪。
三 讓提問批語為后進生撐起心靈的保護傘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學生一見作文題目都犯難,特別是后進生,更是難上加難。若是老師在批語中不注意語言,則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的信心。因此對后進生的批語更要謹慎。學習了《第一次真好》,我布置學生以《難忘的第一次……》為題寫一篇作文,有個學生寫偷釣魚,僅僅寫了一百字左右,我看完時簡直無語。但又不能挫傷他。后來,我想了想,寫下了這樣的批語:選材很好,不過,太惜墨如金了。我想知道你:(1)當天釣魚的天氣怎樣?(2)偷釣魚是什么樣的心情?(3)你去之前做了哪些充分的準備?(4)當有人來時,你有什么舉動和心理?(5)當看到魚又釣不上時是什么心情?最后釣著魚又是什么樣的心情?(6)偷釣魚對嗎?你有什么啟示?剛發下作文本時,我看到他看完批語后就滔滔不絕地跟同桌描述起來。過后他很快就把重寫的作文又交上來了,寫得很詳細,我還表揚了他。后來我發現這個學生不僅對作文更感興趣了,而且寫作能力也不斷提高了。
四 用含蓄批語來激勵學生
含蓄的語言可以緩和氣氛,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一旦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共同分享笑的情景,那就已經形成了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而這種氛圍最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激勵學生去做原來不想做或不愿意接受的事。如,我班中有個學生作文基礎差,性格內向,膽小不敢接近老師。他寫作文總是不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甚至一篇作文中找不到標點符號。有一次在他交來的作文中,我發現全文都用上了逗號,除此之外見不到其他的標點符號。于是在批語寫道:“你真偏心,就喜歡逗號,而冷落了其他的標點符號,要不作文中怎么會一逗到底?”這位學生看了批語后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羞澀的微笑。第二天他把修改好的作文交上來,我發現原來不該逗號而打逗號的地方,改成了其他的符號,看得出來是在習作校正后做過修改的。
五 用幽默批語啟發學生
在作文中適當運用幽默批語,可以起到其他批語所無法具有的藝術魅力,令人玩味,令人深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有一個女同學在作文《難忘的第一次》中描述一段“老鷹捉小雞”的過程,但只描寫了老鷹捉的情形,且描寫得非常詳細,卻忽略了“小雞”逃躲的樣子。我看完后這樣寫道:“如果讓你來當老鷹一定很稱職,但是即便你用盡心思,也捉不到小雞的,因為這老鷹捉小雞中根本就沒有小雞。”作文發下去后,那位學生看完批語,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文章中忽略的內容。還有一個學生在描寫一次勞動場面中,把班中男同學的表現描寫得淋漓盡致,卻在全文中找不到一個女同學的身影,于是我在批語中寫道:“看了此文,本人認為你是個重男輕女的老頑固。”學生看后隨即欣然接受,并認真修改了作文。
因此,老師在教學中特別是作文批語中適當地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運用幽默語言,不僅能調節師生之間的緊張氣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又能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中不斷改正,不斷提高,可謂一舉多得。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