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在家園配合問題上,許多老師認為和老人打交道非常困難,老人一般文化水平較低,受傳統教育觀影響較深,一方面信奉“棍棒出孝子”,另一方面又容易溺愛孩子;有的老人不愛聽幼兒園講的科學育兒理論,或者是聽不懂,或者是認為自己很有育兒經驗,幼兒園講的都是紙上談兵,沒有實際作用。而現在年輕的父母由于工作的關系,往往把帶孩子的任務委托給老人,這樣幼兒園就面臨著和隔代家長打交道的問題。
[案例一]12月31日,芳芳的奶奶說:“快過年了,我要回老家,芳芳沒人管,我要一起把她帶回家,反正幼兒園只是玩玩,不像上小學那么正規。”
[案例二]下午在玩建構游戲時,我們正玩得開心,芳芳的奶奶走進來,馬上說:“又在玩積木,芳芳我們走了。”
[案例三]早上,芳芳到時,已是做操時間。為了不破壞排隊秩序,來晚的幼兒全都排在后面,結果芳芳卻站在她原先排的位置,后面的小朋友推了她一下,叫她排后面。這時,芳芳的奶奶不愿意了,說小朋友打她孫女,便開始吵起來了。
【分析】
針對案例一:這種現象幼兒園普遍存在,快過年了,家長要提前回家過年,特別是對于奶奶來說,他們更加不知道什么是早期教育,總覺得上幼兒園只是一味地玩,并不是像小學那樣在傳授知識。這種應試教育對于年老一輩的奶奶來說,意識更深,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針對案例二:我們可看出家長重知識、輕能力現象的嚴重問題,以為搭積木就是玩,殊不知幼兒園的學習就是以游戲為教育手段。
針對案例三:我們可看出奶奶對芳芳非常的“愛護”,怕芳芳受到欺負,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超過任何人甚至自己,這種關心的方式應該是中國傳統老人最普遍的做法。包辦代替,但并不知道這種過分的保護只會使幼兒養成依賴性強、自私等不良性格,由上案例可看出,家長的早教意識非常差。但作為幼兒園應當領導家庭,而現在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只注重親子間的游戲,例如:小小運動會、家長會等活動,老師只會和隔代家長說:“明天要搞活動,最好請他爸爸媽媽參加。”有時還會拒絕老年人參加,這樣就無形地產生了老師與老年家長的隔閡,又談何合作呢?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解決。
一 家園溝通,幫助家長樹立早教意識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力。”但許多年輕的父母因工作忙,覺得孩子上幼兒園也是“玩”,孩子還小,沒必要給孩子教育,請老人來接送孩子就行了,因此,也就出現了案例一、二、三的現象。因此,我覺得家園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作為幼兒園,應處于主導地位,就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在論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關系時所說:“學校應當領導家庭”。幼兒園可采用家長會、家長園地、家教現場指導活動等方式來豐富家長早教的知識,讓他們真正認識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幼兒園也是有制度的,學習應遵從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老師應把接送幼兒的老人也邀請到現場,這樣,就由年輕父母帶動了老人(因為老人最會聽自家孩子的話),這樣,我們“家園共育”的工作也就會有收獲。
二 耐心調解,好言相勸
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這樣的老人我們時時都會碰到,并且會發生一系列的事情,當我們碰到案例三這樣棘手的案子時,應及時科學解決。我認為,首先老師應把老人請到辦公室,在辦公室講明原因(在大庭廣眾之下,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以禮待人,以理服人。走進辦公室,給家長一個溫暖的氛圍——先泡一杯茶,喝喝茶,靜心后,再對他講明孩子“推”的原因,千萬別在老人生氣的時候,你去勸服,這樣只會激化矛盾,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
三 滿足家長的需要
心理學原理表明,家長合作的態度取決于合作是否滿足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當幼兒園滿足了家長的合理需求時,家長合作的愿望和熱情會更高,態度也會更積極。比如:到了大班,家長會覺得幼兒在大班才能學到更多知識,這時,老師應做好心理準備,特別是大班最后一學期,老師可以靈活運用時間,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還有人建議,大班畢業了,發一張聯系單,以后還可以聯絡感情等一些合理的建議,而我們老師都要把這些合理的需求考慮進去,在一些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根據本園家長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收集一些課外有趣、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內容。其次,讓隔代家長自身得到滿足。我們知道,社會上有老年大學,在幼兒園,我們也可以開展老年早教中心,讓他們根據需要自愿報名參加學習,學習一些粗淺的早教知識,再搞一些盡顯老人風采的活動,讓他們也有滿足感。記得在一次家長迎新年活動中,一位奶奶的中國結編得特別棒,還很有耐心地教孫子怎么編中國結。這時,老師在小節活動時,馬上把這位老人的教育方法說給其他家長聽,還請這位老人在活動中講述自己的經歷,讓家長們懂得不要給孩子包辦過多,讓孩子從小學會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從老人的興趣、需要出發,以點帶面的學習方式,家長們備受歡迎。因此,滿足家長合理的需要也是做好家園聯系的手段。
我們知道,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現實的需要,而我們面臨的家園合作伙伴大部分是隔代家長,因此,與隔代家長打好交道,是我們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