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數學教學活動中,很多學生的教學成績差,認為數學難學并不喜愛數學,這一直是我深思的課題,這些孩子為什么不喜歡數學,是天生的嗎?我認為不是,這或許與他們在接觸數學課的學習中,與家長的啟蒙引導、教師的情感引導不無關系,在此就我的教學活動,談一談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及其在學好數學課中的重要作用。
一 數學教學情趣化,引發學生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充滿好奇和好勝的心理,新編教材就很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引入了許多富有情趣化的數學游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很好地運用教材,并加入了數學游戲,能極大地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中心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我引入一個數學游戲,在圓桌上擺硬幣比輸贏,一下子就將平靜的教室激起巨浪,有的同學興奮不已、有的同學立刻思考、有的同學在一起討論、有的同學想與老師一比高低,班級的每一位同學興奮異常,最后老師挑選了一位要求與老師比試的學生,按學生的要求,同學贏了我;然后按我的要求老師贏了學生。部分學生茫然,部分學生釋然,我講了本節課應學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明白了比賽中的奧妙,下課后很多同學說:“中心對稱、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我將終身不忘。”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每一節課,怎樣通過好的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應多下一點工夫,這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化難為易,將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激情的探索,調動學生主觀學習的欲望,大有裨益。
二 品嘗成功,樹立信心
學生個體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反應能力探索能力有差異,有些問題就不能要求學生達到同一水平,應進行分層要求,但由于他們接觸的知識面和個人愛好不同,各有其能,老師應及時發現,在恰當時給予表揚,讓每個學生盡量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對課堂作業及家庭作業的布置,我有不同的要求,對部分成績差的同學做到心中有數,為了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中學生很愛面子,生怕人家說自己不如別人),我就找他們單獨談話,明確地告訴他們,課堂作業及家庭作業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做,但一定要做,哪怕是一道題。師生之間約定協議,條件是:每一次考試至少要比上次高一點。盡可能地發揮學生最大的學習能力,不拋棄不放棄,讓學生樹立信心,體味完成作業的樂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 多教生活中的數學
少年時期的學生,對數學會感到神秘。認為數學就是計算、化簡、推理證明,認為數學知識不能很好地運用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與生活掛鉤,讓學生明白數學時刻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生都看過或自己參加過跳遠,那么,體育教師為什么拿一個丁字形的木架測量你的距離呢?通過思索能正確地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也能正確找到各種三角形的高線;我們平時玩的桌球中也有數學,運動員中的拋擲項目中也有數學,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四 體驗數學美育
數學之中充滿美育。一個繁雜的代數式通過化簡,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通過求代數式的值,學生會發現代數式中的字母取不同的值時,代數式的值一般也不同,也就是說,不同的值統一在一個代數式中,體現了數學的和諧美。完美的正方形、美妙的園、神奇的曲線,有大量的圖形美。我們常用的書,長與寬是隨意安排的嗎?主持人在寬大的舞臺中站在什么位置?黃金分割法讓我們體驗到數學之美。自然界中的樹干為什么是圓的?通過智力和美學的滿足,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吸引力,獲得對知識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學好數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教育學生的歷史重任,應想方設法,打好初級教育數學基礎,為國家培養人才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