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在高中教學中有著獨特的地位,一方面在信息時代中,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容易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教學的實踐性要求較高,因此課堂教學中需要有效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好正確的教學互動,利用學生的興趣培養其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關鍵點。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150-01
要想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這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充分結合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利用多媒體方式傳授基本的教學知識點,這就對學生上機實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整個課堂之中的有效互動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要有效利用好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從平時上網瀏覽新聞、發送電子郵件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應用出發,聯系教學的實際內容,會讓學生置身于輕松的教學情境之中,從而產生樂于學的態度。本文結合作者的實際信息技術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對課堂教學互動進行探討。
一 課前布置信息技術預習任務,為課堂教學互動做鋪墊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家里、校園里使用到計算機及網絡,因此,對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如對繪圖工具講解的課前預習任務,可讓學生自行查閱相關信息,然后找一些有趣的圖片、自己的作品,在課前發給教師,以便在課前就可以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
二 課中動靜結合,課堂教學互動緊抓學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術課程中有許多知識點都比較抽象,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僅靠傳統單一模式教學將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雖然一定程度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可以把文字和圖像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但如果僅僅是為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也只是把黑板的板書用多媒體幻燈片取代,這樣并不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中更應該融入一些“動”的元素,抓緊學生的眼球,因此,可以考慮在教學中播放各知識點講解的動畫或視頻,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形象的演示中學習。把原來枯燥的課本,變得生動活潑。如在介紹計算機網絡時,就可以播放一些相關網絡的小影片,Facebook的成功之路這類富含趣味性而又緊隨信息發展的實例影片,讓學生在輕松觀看影像的同時,學會發現新問題,進而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三 課堂適度問答,讓課堂教學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果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還是慣用以往講授、板書、多媒體輔助的傳統教育模式來進行教學,將導致課堂活躍度不高、學生易走神等缺陷,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更是一種被動的姿態接受灌輸的知識。因此要改變這種被動接受知識的形式,就必須組織好良好的課堂教學互動。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課堂上既有教師的理論講解和操作實踐示范,也有學生提問、學生代表演示的環節。教師還要與學生加強肢體的互動和眼神的交流,因此,同學的掌聲和老師鼓勵的眼神都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讓學生踴躍舉手時,就是利用了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習情況不好的學生有積極表現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四 課中伴隨信息技術趣事,活躍課堂氣氛
學生很難在一堂課中完全集中注意力,可借鑒“新東方”英語教學的成功之處,在課堂中講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趣事,獲得講授時更高的學習效率。高中學生處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的階段,學習效率很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課堂中需要講解學生喜好和關注的趣事,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如一些關于軟件、IT公司的趣談,一個軟件使用不當造成的后果等,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在放松中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
五 統計上機實踐結果,在互動交流中解決難點
因為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點多、連貫性強,且這些內容對實踐的要求也較高。學生會在聽課、實踐時由于基礎的不同,會出現各類問題。而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如何收集這些問題,這就需要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溝通方式,找出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在讓學生練習、思考時,巡堂隨機跟一些學生交流,找出他們的問題,然后再集中講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 課后多元互動,形成良好的教學交流途徑
課后互動也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信息技術而言,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把教學問題通過郵件方式來提問和解答,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通道,也可以讓教師針對不同學生對知識的不同掌握程度,實現個性化教學,突破他們學習過程中的不足,還可以讓班委收集學生的難點問題,課堂中再把這些問題集中講解,查缺補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是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充分利用課堂互動的優點,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境,用吸引學生的方式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講解,保持課堂氛圍的活躍性,達到優良的課堂效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景浩.論信息技術課堂的多維互動[J].考試周刊,2009(45)
[2]石裹瑩、劉遠海.課堂教學有效互動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6)
[3]廖淑妍.多元化互動策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0(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