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直接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勞動者的職業院校,更需要注重對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培養,使之能成為適應21世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社會人”和“職業人”。本文針對中職學生語文現狀,以口語訓練作為突破口,在如何體現語文教學的“個性之發展”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突破口 探索 實踐 口語基礎 口語技巧禮儀口語 功能口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187-02
黃炎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一是謀個性之發展;二是為個人謀生之準備;三是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四是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他把“謀個性之發展”放在職業教育四大目的之首。作為直接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勞動者的職業院校,培養的應是適應21世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社會人”和“職業人”。因而,中職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其職教性,真正做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
但是,目前職中生的語文能力卻不容樂觀。錯別字成堆,用字不規范;方音濃厚,不能自如地運用普通話;即席發言吞吞吐吐,面試緊張兩腿發抖,答非所問,有的連基本的自我介紹都說不好,這自然很難讓用人單位滿意。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我們倍感壓力,更感到一種責任和動力。那么,在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實施“謀個性之發展”呢?于是,我把探索中職口語訓練作為突破口和一項重點課題來研究,針對中職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結構、專業特點,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 口語基礎訓練
語言文字這一載體、工具所承載和表達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如果把語文形式比作“刀”,把思想內容比作“刃”,不重視語言文字這個物質的現實就沒有“刀”,“刃”也就不存在了。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言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如果普通話語音水平高,就能為自己的語言信息增色,提高表達效果。因此,既要努力克服方音的影響,使學生的普通話更加純正,又要重視普通話語音的高級表達技巧,讓語言更有感染力,有美感。因此,本環節從語音、聲韻調、音變、節律、朗讀、發聲和模擬普通話測試進行了訓練,力求通過語音知識的講解和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相關問題的介紹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的語音面貌進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其具體途徑是:(1)加強教師示范性。教師規范的語言表達,是培養學生口語的最好示范。要努力做到準確、明晰、有科學性;循循善誘、有啟發性;生動、活潑、有形象性;幽默、詼諧、有趣味性;抑揚頓挫、有和諧性。這樣,學生就能潛移默化地學習到口頭表達的技能和技巧,受到較好的語言培養。(2)加強學生回答問題的訓練。教師精心設計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在踴躍發言和互相爭論探討中,自然而然就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指導學生多讀名家名篇,教師示范,指導學生學會朗讀的技巧,如輕重音的把握、節奏快慢的處理、高低音的變化等,盡力做到語言流暢、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借助配樂朗誦,營造美的氣氛,讓學生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同時指導背誦名家名篇和一些成語、名言警句、古詩等,積累語言材料,強化記憶能力,鍛煉口語表達能力。(4)結隊幫扶,互相監督。學生的口語往往在詞匯語法規范、表述完整性和準確性等方面存在缺陷,加之,有些學生來自同一個方言區,平時交流時常常以方言為主。因此,可通過結成互助小組,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和口語交際質量。
二 口語技巧訓練
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一個人終身發展的需要。本環節通過口才、聆聽、復述、解說、交談、應變、幽默、修辭、演講和辯論進行訓練,集中向學生介紹口語表達的一般原則和常見技巧,結合具體生動的實例進行分析研究。
如:復述訓練。復述即把自己經歷過(看到或聽到)的事情用口語表達出來。先讓學生進行一組復述活動訓練,分別給前面第一排座位的同學每人一則材料,要求學生從前至后依次復述其內容,且僅前后兩人聽見,每組由最后一名同學把聽到的內容再給大家復述出來。結果可想而知。讓他們親身體會復述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說話者滔滔不絕,而聽者卻不知其所以然,或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說話者會把事情講得大相徑庭。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復述者沒有掌握復述的要領,沒有很好地將事情復述清楚。復述可以是簡要復述、片段復述、詳細復述、變角度復述、變文體復述、創造性復述。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語境和材料,讓學生進行練習。(1)復述電影情節,讓聽者對復述者給予評價。(2)通過材料,改變人稱進行復述。(3)代表公司參加市、或省的某個會議,請你向公司有關領導簡要復述這次會議的精神和基本內容。(教師可從有關媒體上選擇會議材料并發放給學生)。(4)參加了街道居委會的會議,復述對象為你的父母,或學校組織的工作會議,復述對象為班主任老師、班干部和同學們。(5)簡要復述課文《項鏈》,并制成錄音之后找出優點和不足。并且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續編故事,通過這種創造性的復述,也使學生對已學課文的內容得到進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了想象力,久而久之,也開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同時也訓練了學生說話的能力。
又如:演講、辯論訓練。每天利用課前3分鐘說話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開始僅是說話而不是演講,其目的是要學生有話可說,由易到難,逐步深入。話題內容可自由選擇,任意發揮,可以是成語故事,也可以是身邊發生的事,或是聽說的事,或是對一篇文章的見解感受,或是暢談理想、人生等,也可以參看普通話過級書上的40個說話題目。總之,依次輪流、機會均等,只要面對全班同學開口說話即可,聽者要集中注意力聽,找優點,挑毛病,通過評頭論足,使說話能力達到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就有了演講的味道,而且材料也越發新穎、有價值,在此基礎上,就可以組織演講比賽、開展小型辯論會了。如:圍繞題目展開演講《誠實守信,從我做起》《擇業與理想》《腳踏實地 把握未來》《面對競爭 敢于競爭》《自信才能成功》。以《父母隨意拆孩子信件的做法是否正確》《當今社會還要不要講艱苦奮斗的作風》《上網利大還是弊大》《開卷都有益嗎》為題開展辯論會,久而久之,講的內容多了,口語表達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 禮儀口語訓練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口語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語言交際能力。日常生活中迎來送往、客套寒暄、祝賀答謝、討價還價、賠禮道歉、介紹提問等都屬于禮儀口語的范疇,可謂“一張嘴就是禮”。說話講禮儀,可以使人們溝通心靈,建立友誼,并得到支持和幫助。應該說,學習禮儀口語就是學習如何做人與如何做事的過程。主要是讓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禮儀和社會交活動中常用的禮儀口語,了解為人處世的一般規則,在各種場合能熟練地運用禮儀口語,輕松和諧地與人交流溝通,和諧相處,在提升自我素質的同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本環節可通過稱呼、寒暄、贊美、批評、致謝、致歉、拜訪、告辭、安慰、拒絕、避諱進行訓練。
四 功能口語訓練
掌握職場語言是個人提高職業技能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人做好本職工作,不斷發展、提高自我生存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砝碼。因此,了解并掌握好行業的口語特點并學以致用就顯得十分必要。作為職業學校學生,必須掌握職場用語,了解職場的基本特點和基本要求。在前面口語的鋪墊上,結合不同職業所處的語境特點,對不同專業的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熟悉不同職業語境中的語言功能,為將來進入職場打下基礎。因而本環節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更強,通過幼教、導游、主持、公關、接待、推銷、談判、采訪、介紹和面試進行訓練。
此外,語言文字教學還與專業課程相結合,把口語交際訓練融入到專業課的模擬訓練中。例如:數碼動漫專業學生,可以為其拍攝的動漫作品配以解說文字;導游專業的學生模擬導游向“游客”介紹各地的美景和風土人情;營銷專業的學生在“購物商場”活動中充當推銷員,向顧客推介商品;餐飲服務專業的學生在模擬“銀行”、“餐廳”、“賓館”等服務活動中進行待人接物的訓練;幼教專業的學生模擬家訪,和“家長”交談;邀請某個單位的人力資源主管到學校來,請其談談企業錄用員工的原則,制作一份體現個人特點的求職簡歷,并進行一次現場模擬……這些活動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更為豐富廣闊的生活情境,讓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因此,口語交際訓練除了學校課堂活動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學校,步入社會,深入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
通過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當他們面試求職時就能顯得從容、淡定、自信,能夠出色地展示出自己的實力,順利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我們也把幾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研究,總結提煉成一本訓練教程——《新編實用口語交際教程》,現已正式出版,成為全國職業院校推薦教材,被評為河北省石家莊市教學成果一等獎。語言文字教學是一門“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藝術,今后,我將和我的教育同行繼續在中職語文教學研究的道路上探索追求,永不止步,無怨無悔。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