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中等職業院校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入手,探討了如何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效率的對策。
【關鍵詞】語文閱讀 效率 方法 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4-0190-02
當前,中等職業院校語文教學在“以夠用為標準”和“用多少學多少”的觀念指導下開展,其基礎性、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沒有得到正確體現,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不夠,造成學生閱讀效率不高,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閱讀效率不高除了與中等職業院校教育的現狀有關外,還與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有很大關系。
一 中等職業院校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普遍實施模塊化教學,即把所要學習的全部課程分為若干個模塊,通常情況下分為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三大模塊。語文課程被安排在文化基礎課模塊,語文教學歸屬于文化基礎課教學范疇,并且在“以夠用為標準”和“用多少學多少”的思想指導下進行語文教學活動,這樣就造成了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的零散性、淺表性、隨意性與低效性。
“以夠用為標準”和“用多少學多少”的目的教學主要是為了突出中等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的特點。然而,“以夠用為標準”中的“夠用”在內涵和外延上一直模糊不清,沒有一個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界定,其“標準”也就成了無稽之談?!坝枚嗌賹W多少”沒有具體的定量標準,自然也就成了愚弄人的瞎話。由此造成了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長期以來的被動低效。
二 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文能力
1.讓學生認識到語文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的重要性在于:(1)任何專業知識的獲得和專業技能的掌握都離不開語言文字這個載體,對專業知識的識記、理解、分析、運用等都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能力才能完成,所以語文課不但不可缺少,還應該有所加強。(2)聽話和說話的能力是一個人在現代社會立足與發展的必備條件,一個正常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不可能離群索居,只要是社會的一分子,聽話與說話都是其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如外交家的折沖樽俎,軍事家的指揮若定,宣傳家的以理服人,組織者的協調部署,企業家、科學家、教育家等都不能離得開聽說讀寫,即使是普通人,也要謀職業、學技術、得信息、做買賣、廣交游,可見,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耳聽口說。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認識到語文能力重要性的基礎上,如果學生有興趣學習,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1)通過介紹作者引發閱讀興趣,教學中經常要介紹作者,通過作者的生平、經歷,使學生產生好奇心,促使學生去閱讀其作品。(2)通過片斷賞析激起閱讀興趣,語文教材中經常選取一些名篇片斷,在課堂上,通過對片斷、小品文的欣賞,使學生體會作品的美妙意境,從而激發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3)通過觸情于課堂教學來激發興趣,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是引領學生走入文學殿堂的先導。面對一篇優美的散文,運用正確、生動、傳神的語言設置情境,并引領學生沉浸到情景之中,產生如身臨其境之感,再用豐富的表情感染學生,使學生身在課堂而與情與文相融,與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從中領會美,欣賞美,一旦學生的認識活動伴隨著情感,那么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
閱讀的興趣雖然激發出來了,但是學生要怎樣去閱讀才有所收獲,達到培養語文能力的目的呢?這就有賴于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中進一步地去指導和提示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起來。只要學生能讀懂的就不再去講,只要學生自己能夠領悟的就不再去分析,要做到淡化分析。古人曾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高明的教師常常會把課堂教學的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讓學生從閱讀中體會文章對語言文字運用的精妙之處,從讀中領略自然和社會生活的情趣,從讀中體會作者飽含的思想感情。當然,學生閱讀并不是放任自由,也不是讓學生盲目閱讀、片面閱讀。首先,教師要做必要的、有效的提示,給學生指明深入鉆研的方向,如果學生在這方面有所忽略,教師應及時點撥,以確保閱讀的質量。
另外,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勇于創新,并引導他們以課文為依據,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貴有疑,學生讀書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他們閱讀能力高低的一個標志。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勇于創新,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其獨立思考的創造能力。作為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著重從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入手,轉變教學理念,認識到語文課堂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陣地,還是引領學生認識古今中外文學大師,進入真、善、美世界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藝術殿堂。
三 提高閱讀效率的有效途徑
在學生具備語文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傳授學生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并鼓勵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以進一步挖掘閱讀材料的內涵,提高閱讀效率。以下是一些有益的方式方法。
1.閱讀教學一定要把“教”的過程變為“學”的過程
以學生的求知需要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作品的平等對話,進而實現師生與作者的心靈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力求把對學生的教變成一種引導學生感受、質疑、鉆研、討論、聯想的行動。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認真分析,努力發現,激活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求異”、“發散”。立體的、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主題立意、語言結構,應盡量發揮自己的自主性,發揮想象力,不斷發現教材中作者的個性。如莊子的汪洋恣肆,魯迅的深沉熱情,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讓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熏陶交織在一起,把學生的閱讀引向作品的深處,引向心靈的深處。
2.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習慣是長期形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趨向。語文學習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認識到語文閱讀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終身的需要,而不僅僅是會讀課文。
3.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審美、批判和創造
文章是思想文化的載體。閱讀教學不只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起到培養學生審美、批判和創造的作用。審美是人類活動的高層級,審美就是要使學生具有感悟美和欣賞美的能力,在審美中獲得體驗,使每一篇文章、一本書都成為精神愉悅的對象。
4.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總結出一些閱讀的技巧
閱讀本無法,但也有規律可循,如巧讀、疑讀、助讀,倒讀等。這些方法可以介紹給學生,并啟發他們根據自己的閱讀也總結一些閱讀方法和技巧,交流介紹互相借鑒,激發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實踐的熱情。
5.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從另一方面彌補了課堂閱讀的不足,進一步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特別是我們職業院校的語文教學,更要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結合學生、專業的特點,根據就業的需要,不唯考試,只唯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重新審視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摸索出一條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的路子,這是我寫本文的目的,更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于漪.閱讀教學與素質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2000(7)
[2]郭偉.閱讀教學中語感訓練模式簡介[J].語文教學通訊,1999(5)
[3]曾祥芹主編.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9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