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澠池縣地處豫西丘陵山區,轄12個鄉鎮235個建制村。近年來,澠池縣在貫徹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工作中,重點在三個方面著力創新實踐活動。
⒈著力推進民主選舉創新實踐活動。一是創新選舉發言人制度。澠池縣從2002年起試行選舉發言人制度,在村委會換屆選舉中,遇到突發事件、疑難問題、違法裁定和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內容,采取集體研究后,明確一名選舉發言人統一答復。此舉從源頭上避免信訪,降低了選舉成本,提高了選舉質量。在三門峽市第五屆和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中,選舉發言人制度得到普遍推廣應用。二是創新民主選舉方式。在村委會民主直選的基礎上,首先,嘗試無候選人選舉,在好、中、差村中同時進行無候選人選舉,突破了河南省提倡的“有條件的村可試行無候選人選舉”的做法。全縣12個鄉(鎮)35個村作為無候選人選舉試點,首選成功率達85%以上,其中仁村鄉13個村全部進行無候選人選舉,首選成功率達92%以上。其次,村務監督委員會與村委會同期換屆,實現村民自治組織和民主監督組織的“二合一”選舉,進而在農村社區試點建設中嘗試社區黨組織、自治組織和監督組織的“三合一”選舉。三是積極推行鄉鎮黨委公推直選,以此來保障農村基層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⒉著力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創新實踐活動。一是創建農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八規范、三突出、一滿意”工作模式,即規范村務公開時間、內容、程序、陣地、方式、管理、監督和創新;突出財務重點,突出民主管理,突出真實全過程;公開效果達到群眾滿意。堅持以財務公開為重點,從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深的問題入手,使公開內容由以前的8類50多項增加到12類200多項。二是創新農村村務公開鄉鎮審核登記制度。由縣村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出臺《審核登記指導制度》,統一規定審核登記內容,統一制定審核登記樣本,統一培訓鄉村工作人員,統一檢查指導審核登記情況。明文要求以鄉鎮村民自治指導室為依托,由鄉鎮職能部門集中聯席辦公,具體審核指導各村上報村務公開內容是否真實全面、公開程序是否符合規定、財務公布是否明細到位,以及惠農政策是否如實全面公開。三是創建黨務、政務、村務綜合公開臺。積極設置和推進公開目錄,使鄉鎮黨務、政務、村務“三公開”沿著公開目錄走,群眾監督隨著目錄看,公開實效圍著和諧轉,做到黨務、政務、村務公開相互印證、相互配套、相互促進。四是創新民主活動程序示意圖。把村民自治、村務公開、民主直選、“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的條文規定制成淺顯易懂的程序示意圖,公開懸掛,方便群眾觀看和理解,方便基層運作和監督。五是創新鄉村財務管理體制。設立鄉鎮財務服務中心,實行村財鄉審“八統一”(統一村報賬員集中鄉鎮辦公時間、統一集中辦公內容、統一審核標準、統一服務中心建賬、統一現金管理、統一票據使用、統一財務公開內容、統一財務檔案管理),做到“零星開支墊支化,常規開支程序化,專項開支票據化”,強化民主理財,規范農村財務預、審、報、結程序,擴大陽光財政覆蓋面,讓群眾享受改革實惠。
⒊著力推進基層管理創新實踐活動。一是堅持“四室二欄一中心,四位一體聚民心”的村民自治模式。鞏固縣村民自治辦公室,完善鄉鎮村民自治指導室,健全村級村民自治活動室,拓展組級村民自治議事室。村村建立村務公開欄和政務公開欄,以村務公開聯動黨務、政務公開,不斷健全村黨組織領導、村民代表會議決策、村委會執行落實、監委會全程監督的“四位一體”村級組織建設體系。二是創新農村基層民主監督體制。堅持以民主監督為突破口,整合村級監督資源,實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和村紀檢小組“三組合一”。界定新職能,以村為單位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代表村民獨立行使監督權,對村級事務實行全面監督,滲透村民自治全過程。三是創新基層社會穩控機制。用民主培育風險意識,把穩定風險意識納入民主決策程序,讓群眾當家做主,對民主決策事項進行信訪評估,拓寬村民群眾訴求渠道,有序引導群眾利益訴求,從源頭上減少和避免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發生。四是整合基層民主制度建設。著眼根本,不斷完善民主評議、三資管理、屆滿審計、村民代表聯系戶等制度,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建設,依“制”治村。五是積極探索便民代理服務模式。建設“一站式”服務中心,拓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覆蓋,推進城鄉社區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目前,全縣村級組織健全,民主直選和“兩推一選”普遍推行。村村建有村民代表會議制度,村村建有公開欄,村村建有辦公新場所,村村建有村民活動中心和文化大院,村村建有新農村書屋,村村配有大學生村官,“雙強”村干部達89%以上,下派村第一書記達27%以上。澠池縣先后榮獲全國首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創新提名獎、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示范縣、全國科技示范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示范縣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