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6年5月正式回鄉擔任村委主任的。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想與村官同行一起分享我的心路歷程。
我們到農村去干什么
我們到農村去干什么?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既是黨和人民的召喚,也是時代的需要。農村之所以落后除了交通區位的劣勢,真正的原因是農村信息不對稱,觀念相對保守和落后。農村還缺少有文化知識、有專業技能、有創業能力的致富帶頭人和優秀的基層干部。大學畢業生有理想,有文化,有干勁,是非常適合的人選。中央選聘大學畢業生到農村當村官,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創業和就業,適逢其時,是非常英明的決策。
有人以為村官太小起不了作用,農村基層組織不重要,其實不然。我們真正要面對的是管理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和面積的責任。這是多么大的責任和信任啊!
我們到農村怎么干
我的理解是把握3個方面:心態、目標、方法。
對于大學生村官來講,最重要的是先調整好心態。很多村官心態很好,他們勤奮好學、聯系群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深受好評。也有個別人存在兩種心態:一種是妄自菲薄,悲觀消極;一種是心高氣傲,覺得什么都懂,不愿學習,不愿放下架子同村民打交道。這兩種觀點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要干好工作,必須明確目標。回鄉幾年來,我總結了一條思路,那就是抓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抓村務黨務公開,提高民主管理程度;抓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鞏固黨的基層組織;抓文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質;抓村容村貌整治,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只有明確了自己的發展和奮斗目標,我們才能有動力。
大學生村官創業非常有意義,可帶領村民致富,還可帶動更多大學畢業生到農村發展。不過創業要作好失敗的心理準備,幾乎沒有哪個企業家一次創業就成功的。要堅持到底,2~3年小成,3~5年中成,5~10年蓬勃發展。不能辦企業的,可以聯系組織村民勞務輸出,協助村班子搞好黨組織建設、計劃生育、民事調解等日常工作。
關于工作方法問題,我的體會是做到剛性處事、柔性待人。在對待原則問題上決不能講人情,在內部矛盾和小事上要以情感人。總之,好的方法要靠學習和實踐才能取得。全國各地正在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我們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把知識和本領結合起來。
我們到農村能干好嗎
中國的農村趕上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黨中央制訂了很多惠農的好政策,公路修到了村,免除了農業稅,連家電下鄉都有補貼,發展的硬件已經具備,最迫切需要的是優秀人才。農村創業空間更大,環境更寬松,土地、勞動力資源成本低,創業成功的機會更多。農民朋友雖然文化知識不高,但他們吃苦耐勞,淳樸善良,好打交道。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把他們組織起來,我們的父老鄉親一樣能闖市場、經風險,走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