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射陽縣從搞好農村經濟出發,把支部建在經紀人隊伍上;從加強管理、發揮作用出發,把支部建在流動黨員集中點上;從壯大農村特色產業出發,進一步深化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從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出發,把支部建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上,努力尋求組織設置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最佳結合點。目前,全縣已建經紀人黨組織228個,流動黨員黨組織59個,產業鏈黨組織124個,合作社黨組織176個,實現了農村黨建與富民的相融互進,有力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合理確定“黨支部+合作社”的運行方式。首先,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由村黨組織牽頭,把黨員、專業大戶和部分群眾組織起來,依據產業優勢,創辦領辦合作社。其次,黨組織融入合作社,對一些由專業大戶、致富能手等自發組建的合作社,由鎮、村黨組織或主管部門黨組織派員在專業合作社任職,具備條件的及時成立黨組織,促進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再次,黨組織服務合作社對一些沒有黨員或一時難以產生黨組織負責人的合作社,由鎮、村或主管部門黨組織委派黨建指導員,增強黨組織影響力。
妥善處理“黨支部+合作社”的內在關系。一是堅持主導不主持。合作社黨支部通過幫助專業合作社建立各項規章制度,規范運行機制,引導合作社采取利益二次分配等形式,構建起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與農戶結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體。二是堅持服務不干預。基層黨組織發揮在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方面的優勢,組織動員群眾參與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合作社黨支部則通過發揮合作社能人多、聯系面廣、信息來源充足等優勢,不斷激發社員壯大合作社、加快致富步伐的熱情。三是堅持幫辦不包辦。對于事關合作社長遠發展及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或是合作經濟組織一時難以解決的困難,合作社黨支部注意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和帶頭引領作用,推動產業加快發展。
科學界定“黨支部+合作社”的工作機制。一是建立了科學的組建機制。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來統一規劃,加大黨組織與合作社的融合力度。堅持“誰有能力誰牽頭”的原則,鼓勵引導村級黨組織、農業部門、種養加能人大戶利用各自優勢創辦合作社。二是建立了宏觀的協調機制。在組建合作社黨組織過程中,不搞行政命令。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指導各合作社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當市場行情發生變動時,及時與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溝通,實現整體利益、個體利益的雙贏。三是建立了有效的服務機制。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著力點,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充分整合組織資源,緊扣產業實際,努力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四是建立了合理的管理機制。加大法律法規宣傳,使合作社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從事經營和社會活動。健全組織體系和民主管理制度,逐步規范運作。引導合作社黨員以身作則,在帶頭富和帶民富中放大合作社的富民效應,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