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紅薯、豬,這三樣東西在農村經常能見到,可是,很少有人能把它們聯系到一起。安徽省廣德縣的朱金元,卻靠著科學的手段,把它們有機組合到一起,創造出一年3000萬元的高效益。
荒山之上種銀杏,絕非易事
故事從朱金元種銀杏開始。7年前,經營著玩具廠的朱金元,突然出人意料地包下了距離縣城20多公里、道路崎嶇極少有人出入的荒山,種起了銀杏樹。
銀杏全身是寶,葉子、果實都可以提煉黃酮素等藥物。朱金元包荒山種銀杏,就是看中了銀杏蘊含的商機。10~15年以后,每棵樹能結果150~250公斤/年,按10元/公斤算,30棵/畝,就是好幾萬塊錢,他感覺種銀杏就像綠色銀行一樣。此外,銀杏易生長,不用花很多工夫去管理。
可朱金元沒想到的是,樹苗種下去沒多久,就因為在施肥上出了問題,死了一大批。縣農委的專家告訴他,這片荒山不能大量施化肥,因為這里的土壤有機質極度缺乏,特別容易板結,水基本上滲不進去,施進去的化肥就化不開,容易把樹給燒死。
橫下心來養豬,為的是有機肥
專家幫朱金元找到了銀杏死苗的病根,也給出了治病的藥方——施有機肥。可朱金元犯難了,1萬多畝銀杏林,按照2.5公斤/棵的施肥量,一次就需要近千噸,上哪去弄這么多有機肥?
無奈之下,朱金元到處去找雞糞、豬糞等有機肥,但不是價錢很高,就是人家自己用,不賣給他。吃了幾次閉門羹,他橫下一條心:人家能養豬,我也能養!
為了能讓自家的銀杏樹吃飽有機肥,朱金元在山上蓋起了養豬場,開始自己養豬,然后把豬糞發酵,做成有機肥施到銀杏林里。幾年下來,原來的荒山變得郁郁蔥蔥。
朱金元不但通過養豬解決了有機肥的來源問題,還在施肥方法上了有創新。用豬糞做有機肥,必須經過發酵處理,農民大都是在地頭挖個坑,把豬糞裝進坑里發酵。可是收集豬糞,運到山上,再加上挖坑發酵,都是辛苦活,中間再有撒漏,還會污染環境。而朱金元用種蘑菇的下腳料——菌渣就解決了這一系列的問題。清糞的時候,把菌渣灑在地上再掃起來,充分吸收尿液和糞便,這樣收集起來再裝袋發酵,不管是運輸還是使用,都方便多了,也不會污染環境。
銀杏樹下種紅薯,成就循環鏈
就在此時,又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準備擴大規模的時候,生豬價格高,加上飼料成本提高,一個年出欄20萬頭豬的養豬場,單是飼料費每天就將近10萬元。這樣一來,養20萬頭生豬不僅不賺錢,反而會變成一個沉重的包袱。
于是,朱金元想到了在銀杏林下種紅薯,用紅薯養豬,替代一部分玉米。紅薯富含淀粉,跟玉米里的淀粉含量很接近,能夠給豬的生長提供足夠的能量。朱金元特地選擇了一個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紅薯土品種,個頭大,淀粉多,產量也高,非常適合做飼料用,種在銀杏林里,效果非常好。這樣,一年還可省下1000萬公斤糧食,不需要人豬相互爭糧了。
銀杏林下種紅薯,供應量不成問題,接下來是加工的問題。生紅薯有毒,一頭豬每天要吃2~2.5公斤,量大了會中毒。因此,朱金元砌了個長6米、寬6米、深1.5米的水泥池子,把紅薯沖洗、挑選、裝袋后放到池子里,再把鍋爐蒸汽經管道送往池子底部蒸紅薯,10~12個小時后拿出來喂豬。
為讓豬的營養更加均衡,必須跟精飼料配合著使用。朱金元和專家、技術人員通過長期的研究和摸索,得出來一個比較科學的配方:30%玉米,36%豆粕,一些米皮,這些料再加上1公斤紅薯和0.5公斤精料(按2∶1的比例)。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因為紅薯是一種粗纖維含量高的飼料,所以不適宜用作小豬的飼料。
此外,朱金元在紅薯收獲以后,緊接著就種上了青菜、菊苣等可以越冬的蔬菜。這樣一來,就填補了冬季的飼料空檔期,做到了周年供應。
種過紅薯的地方,土質變得疏松、肥沃,紅薯的藤蔓還能把地表覆蓋住,保持土壤的水分,這些都對銀杏樹的生長大有好處。更讓朱金元感到意外的是,紅薯能夠幫銀杏樹改良土壤,銀杏樹幫紅薯驅蟲防病,二者互惠互利,都生長得更好、產量更高。銀杏—紅薯—豬這條大循環鏈,不但讓朱金元降低了成本,還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